Back to top

蹲點心得 - 台南市基督教疼厝邊全人發展關顧協會 - 蕭涵方

真正生活的人們

隨著剪片、看片、剪片、看片,這些機械性動作的麻痺,看著一幕幕重複播送的片段,我幾乎以為自己快遺忘了當初那些真實的感受。

 

但前些日子,突如其來地收到來自峯秀姐的包裹,是我當時在台南疼厝邊生活時最愛吃的「永康尚青糯米腸」。這樣一個親切的包裹,彷彿召回所有記憶,感官都回溯到了這個暑假,在台南的炎熱夏季。

 

台南真的好熱,這是我第一天的感受。不知道是真熱,也或許是要透過身體對於悶熱的不適應,才能引開注意力,壓抑心裡的雀躍與不安。畢竟,這是第一次在一個不熟悉的台灣角落待上那麼久。儘管我常回高雄,台灣南部對我而言並不陌生。但待在一個不曾生活過的地方,一切人事皆不熟悉,儘管說著同樣的語言、處在同一片土地上,一切這麼相近,卻又和臺北這麼地不相像,我的心惴惴不安,像離開了自我水域的魚,情緒橫衝直撞的。

 

但這些不安顯然是多餘的。才過了兩天,我幾乎完全能適應當地的生活(當然天氣悶熱除外,我睡了幾天協會,就長了幾天濕疹,整個人都水腫了起來)。

但排除掉身體的不適,到處走走逛逛市場、討論協會和拍攝工作和峯秀姐聊天,深入理解和建立對於新住民姐妹真正的認識,這些我都樂此不疲。

 

幾乎每一天,都會有新的發現。那些我不曾真正蹲下,就會自以為自己懂得的認識,對於世界、對於我們生活這塊土地的認識。真切地在這裡好好生活,我才終於揭開了一直以來對於「外籍新娘」迷思的面紗。

 

記得有本書是「不要叫我外籍新娘」,這也是近來大家逐漸更名為新住民的原因。因為總是貼著「外籍」的標籤,他們很難真正的融入台灣、融入這個國家。但,許多時候我們帶著迷思的眼鏡看著他們,或膚色或口音,這些特徵成為了人們不理解,也不願意去理解的原因。這常常使他們在面對家庭生活、工作或是教育方面有了各種玻璃天花板,彷彿接受度很高的我們把她們當作了「外國人」,而忽略了他們早已在台灣成家立業,是這個台灣的一份子了。

 

我曾認為自己是一個不帶有色眼光去評判他人的人,但真正生活在台南到了疼厝邊之後,我才發現曾經的自己或許不會有歧視,但卻也從來沒有真正的了解他們的文化還有融入台灣後的生活。潛意識裡,或許我曾經不覺得他們是完全的台灣人,然而真正生活在疼厝邊,我才狠狠打破了刻板的想法。

 

無論種族、無論身份、無論語言(而且他們台語比我還溜),他們不僅只是來自南國的他者,而是真真實實的生活在這塊土地,已經成為道道地地的台灣人,努力的在此為了小孩、家庭生活著。

 

峯秀姐曾問過我這趟旅程看見了什麼,收獲了什麼?我想趟旅程最大的收獲是「學會看見、了解、同理、感受他們真正的生活,台灣人的生活。」

IMG_2475.JPG

作者小檔案

蕭涵方
台灣大學

蕭涵方,開朗愛笑,喜歡跳舞,看電影,打籃球。目前是臺灣大學會計系四年級,雖然讀商管,但這是個誤入歧途的錯誤,其實真正喜歡的是傳播和藝術,喜歡觀察和記錄世界,對於關懷土地有濃厚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