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心得 - 台中 天恩關懷協會 - 李孟臻

    十七天的時間如同白駒過隙,一晃眼,蹲點便已悄悄地落幕。這段時間經歷過的種種恍若過眼雲煙,讓我不禁懷疑這幾天是否只是做了一場夢。然而,心頭沉甸甸的滿足與充實卻又明確地告訴我這趟旅程確實發生過,且帶給我滿滿的收穫。而在經過許多天的沉澱,現在再緩緩回過頭來看自己的足跡,便會發現,在蹲點當中比起「付出者」的角色,我更像是個「接受者」。無論是從孩子們、牧師或是整個天恩當中,我所體會到的遠比過去在擔任志工時更加深刻與難忘。

    蹲點提供的不僅是擔任志工的機會,它更給予了我們從中找回自己的契機。

    在前往蹲點前,我對天恩的認識並不多,只能從網路上查詢到的資料中了解一些片面的資訊。教會、課輔、弱勢孩童等關鍵字也因此成為我對於天恩的第一印象,而這樣不全面的認識使我有些擔心接下來與孩子們的相處會很困難。然而,擔心也僅僅是一瞬間,當時自負的我始終認為:憑藉著之前帶領營隊的經驗,自己一定能夠和天恩的孩子們迅速地打成一片。也因此,對於這趟未知的旅程,我懷抱著無限的憧憬與樂觀。

    但是,理想是豐腴的而現實卻是骨感的。剛接觸這群孩子時總是讓我感到莫大的挫敗與落寞,這不僅是因為與孩子們之間仍舊生疏的距離感,亦是由於他們的調皮搗蛋─偶爾孩童間的嬉鬧到最後總會演變成一場「戰爭」。而當我在規勸小朋友卻得不到預期的效果時,每每都讓我不禁反問自己:「是不是我的能力不足以教導這些孩子?」這樣一次次的挫折像一隻無形的手,狠狠地扼住我的脖頸,難受的令我無法呼吸,失落感猶如一波波的海浪,鋪天蓋地的向我襲來直至滅頂,這也造成了我在蹲點中有些許的低潮與自我否定。

    所幸,經過一天天的相處,我對於這些孩子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彼此間的關係也逐漸產生變化。天恩的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而這些經歷也對他們產生了些許的改變,不只是在性格上的塑造,在待人處事上亦有一定程度的影響。透過這些孩子的人生故事使我明白,並非每個孩子都適用同一套教育方法,也更讓我學會,應該依對象的不同而從不一樣的角度思考。若只片面的瞭解這群孩子並妄下註解,只會使彼此間的隔閡增加。而這些細節與背後的故事都是需要透過和孩子們實際的相處、相互的了解才能夠知曉。懂得箇中原由後,我開始能明白這些孩子的行為,也試著用孩子的角度來思考,初期的失落與難過也隨著相互的理解逐漸煙消雲散,與這群小天使也慢慢建立起深厚的情感。

    蹲點是讓我們用不同的觀點及方式重新認識這塊土地上的人、事、物,而「建立連結」便是蹲點中之首要之務。當我從旁觀者的角度進而成為其中的參與者時,我知道我走入的不只是天恩,更多的是這些孩子們的生命歷程。即使短暫、即便影響力不夠強大,卻仍舊在這些單純的靈魂當中留下些許印記。而每個生命的交會都有它的意義,我相信連結的不只是現在。當我們走入對方的生命時,彼此的過去經歷,甚至是未來,都開始產生了聯繫。

    除此之外,這十七天中,與牧師的接觸讓我開始重新思考「服務」的定義。究竟「服務」的本質與目的到底是什麼呢?在牧師和協會當中我重新找到了對於「服務」的詮釋。牧師的無私與奉獻是眾所皆知的,而其中促使他願意如此無償付出的,僅僅是因為這樣的一句話:「我們有能力就做下去吧」。為的不是功名也不是利祿,只是因為我們比其他人更願意盡一己之力去付出。服務便是如此,付出從來都不是為了獲得回報,只是當自己有餘裕時,便盡力使其他人也擁有同等的資源,盡可能地使周遭的人們都能體會到生活的美好,展露出幸福的笑容。

    還記得蹲點的宗旨便是「一手服務,一手紀錄」,然而,這段期間並非是單向的服務和付出,我從中汲取到的遠超乎我的想像。我不是單純地給予,反而是透過這次的機會從他人的生命經驗中學習,彌補自己的不足。蹲點使我感受到了社會所賦予的責任、體會到世間的百態,亦讓我在這段時間中找到更好的自己。

作者小檔案

李孟臻
東華大學

個子不高,卻擁有與天齊的勇氣與熱情,期望能用自己的力量為這片土地付出些許貢獻。今年夏天,懷抱著對這塊土地的熱愛和對「人」的熱忱,我將親自走入天恩,記錄下屬於這裡的一點一滴,和小朋友共度最獨特的夏日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