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心得 - 雲林華山華南社區 - 倪子涵

其實自己也不是第一次離開家超過十五天,可是在華南,我覺得我迷失了自己。起初我設想,我要讓這趟旅程放空,重新去了解一個地方,讓自己不要把城市的步調放進鄉村,但是我做不好,所以我抗拒了。

 

一直到離開華南村之後,我都還是記得最一開始坐在車上那種怯生生的感覺,想著:「啊,這就是我接下來要過兩週的地方啊。」我的心裡害怕的程度早已大過一切,我從來不知道原來自己脆弱到無法在一個新的地方活得跟在城市一樣好,即便城市本來就不是我的家。

 

在社區裡面,大部分時間我們都可以套上青綠色的濾鏡,可以感受風、感受自然,不管在學校還是在居民家裡面,那邊都是一個清淨安詳的地方,我想這也是有些居民就算在外工作,老了還是選擇回鄉的原因。在城市裡被時間追著跑的我來到這,學會的既不是適應、也不是接受,我先學會了拒絕跟我所理解的鄉下不一樣的華南山村,我想我應該也是這一屆裡面唯一一個打電話給基金會說著我不適應的人吧!

 

但我記得那一天,我跟我的夥伴聊了很久,才發現自己心裡匱乏的那一個部分,我純粹是在城市跟鄉村的速度裡亂了陣腳,我讓自己變得畏縮、恐懼,才會讓自己什麼事情都不想做,也就什麼事情都不願意去嘗試。

 

第一屆文字組,說實在話是沒有頭緒的,也不確定自己到底做不做得到,尤其是在沒有受過專業訓練之下,有時候會懷疑自己真的適合來做這些事情嗎?這個地方真的需要改變嗎?我們的介入真的是有益的嗎?這是我每一次進到偏鄉都在問自己的問題,可是我始終沒有答案。

 

我想,正是因為很多事情都是第一次,才很多事情都會害怕,而這些恐懼都是正常的,只是我多慮了。我後來在華南學到很多事情,我學會用著他們的腳步去生活、學會珍惜、學會喜歡陪伴這件事,我才真正知道這個地方不是只有無聊跟無趣,我不行變成跟不願意回家的人一樣,滿滿都是怨恨。

 

十六天,說漫長也還不到,但說淺短也還不夠。我想這整篇都只是記錄一下膽小的自己,在第七天的時候忍不住就哭了兩天,接到基金會的電話整個情緒潰堤,語塞到連回答都只能說出「我很痛苦、想放棄」這幾個字,但是閉上眼睛還是撐過來了。

這趟旅程最難熬的,必定是跟自己相處的過程。我一直以為我很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焦躁、憂慮,感覺得到血清素又在分泌不足時的不安,可是我沒辦法安慰這樣的自己,原來如此。

 

有時又覺得自己像是擺渡人,隨著水流而下,又得時不時逆流而上,盪回本來的那個入口,重新打包好自己再次出發。就算每次居民問我們,我們都回答不出來我們到底在做什麼,到了後面則是每天都在檢視自己的過程,我想這就已經是我在這裡「做什麼」最大的收穫了。

 

捨不捨得我還不知道,但我想我應該會想念在這微風涼涼、陪小孩散步、到處亂入居民晚餐,回來重新窩在小房間的感覺。下一站,希望在這已經有適應其焦慮的我能做更好的整理,準備變成更好的自己。

作者小檔案

倪子涵
台北教育大學

1997年生於台北,現就讀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三年級。

參加到蹲點台灣是一個意外,但這個意外讓我有了一個不一樣的暑假,更多審視自己的機會,才讓自己變得無所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