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心得 - 花蓮縣富里鄉吉拉米代部落文化產業協會 - 羅凱諭

  我是真的以為我已經準備好了。

 

  大三的暑假,是成為大人的前哨戰。

畢業的終點線就這麼毫不留情的在每個人的眼前拉起,隨著時間的推移、年級數量的提升,

一,二,三!

 

  當大三下的學期一結束的那天起,模糊的終點線也慢慢清晰了起來,更準確地說,想不清晰都難,對於死線的抗拒總是顯得如此微弱而不堪。於是開始了,大三升大四的學生開始分流往幾個類別走去,想掙錢的去工讀、該實習的實習、想充實自己的出國踏踏,比起過往的暑假,大家是真的動起來了。

  

  長大的世界是該好好預習,外面的世界很大,是該趁年輕好好出走。

 

但是怎麼著?這一次,我有不一樣的選擇。

 

  還不想親身去試驗職場的試煉,還想在出走之前,再好好地看看一次台灣。

 

這一天田詠葳問我要不要參加「蹲點‧台灣」。靠近學期末的陽光很熱,透過等待校車的候車亭縫照進來,我得承認自己還是帶著相當大的猶豫的,但我依然答應了。

 

「好啊!我要參加。」

  

  現在看來當時的決定帶有傻氣的衝動,不過卻不後悔,這次的活動讓我更認識自己、釐清自己,一如我最愛的電影藍色大門片尾的台詞:

 

“好不甘心喔,整個夏天都快過完了,好像什麼事都沒有做。”

“對啊,好像就只是跑來跑去,什麼事都沒有做。”

“但總是會留下些什麼吧,留下什麼,我們就變成什麼樣的大人。”

 

真要說我體認到什麼,那就是,

我是真的以為我已經準備好了。

 

但其實沒有,我還沒有準備好。

  

 

 

 

  早在小大一時,因為「蹲點‧台灣」有前來課堂上與我們作分享,那時候便埋下想參加這個活動的種子;不過想歸想,並沒有實際付出行動,一直到後來這個大三的暑假,才投出報名表。

  

  私自認為「啊!是在我最合適的時間呢!」大三的生命厚度自然比小大一時豐富許多,我也自詡許多課堂所學與社團經驗這時終於派上用場,正所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彷彿過去所有的技能都將在這次的活動渾身解數,派上用場。過去倘若沒有參加,都必然是命運安排我在前面這段時間填滿自己,為了在這最適當的時機,能夠去付出。

 

  直到蹲點的第三天開始,我才發現,不,其實我還沒準備好。

  除了居住環境上的不適應之外,我的身體狀況也開始出問題。

  

  雖然身體出狀況這點不是誰的錯,但還是暗自對自己的身體生氣,氣自己沒能有一個最佳的身體來完成這次的活動,不過也同時發現自己事前準備的不足。因為是山地文化服務團的團員,憑著過往對於部落的認識來到吉拉米代,才驚覺根本不一樣,因為海拔高度的不同,除了氣候狀態的差異之外,以前上山並不常遇到蟲子,不過這次的蟲子非常多,各式各樣!有許多沒見過的新生物,面對的人其實也不一樣——是與大人一起做事,而不是教導年幼的孩子;過往行事都是一整個團,這次卻只有兩個人。

  

  這些都是回來沉澱過後,仔細思考,我才發現自己沒事先做好的心理準備,也沒考量到的點。

  

  另外,沒去過東部的我,壓根沒想過那裡的天空與陽光和西部會差那麼多。白雲成形得非常完整,整天掛在天上;連續好幾天都沒有下雨,陽光劇烈。雖然知道自己對陽光有過過敏的病史,不過最後一次發作是在高三那年,在這之後雖然有曬太陽但都沒有太大反應,但是這次是太小看東部的太陽了。

    

  這次的住宿地點和認知上有些微的出入,到了部落也因為我們沒有事前詳盡而具體的規畫因此容易被左右,無法順著自己的需求去跑行程,有點不順心。在群組裡面和其他組討論自己的困境與住宿環境後,大家都驚呼,並打了一句:「哇!是真正的蹲點欸!」

 

  這時候的我才發現,縱使有困難、身體不適,但,「是啊!這就是蹲點」。面對困難、環境的挑戰,雖然體力出狀況,不過在隊友那麼想完成的狀態下,轉換心態,積極治療,打起精神,找出自己能幫上忙的部分,一起完成這次的蹲點才是目前最該做的事。

 

  於是白天詠葳出門的時候,我就待在宿舍,寫日誌或是整理一些資料,打出逐字稿,或是先設想下午要拍攝的畫面,進行腳本構思。只要沒有太陽的時候,忍住極癢的感受,有些事,我還是可以做到的。也非常感謝自己當初的堅持,想起那段日子,很想拍拍病痛中的我的肩膀,跟她說聲:「辛苦妳了,妳做到了!雖然很累,但是妳很棒!」

 

因為堅持,可以看到完全不一樣的風景。

 

突然間想起,那樣的故事。

 

  有兩個人想逃離原本的住處,翻越了99道牆,早已筋疲力盡,這時候的他們再也沒有力氣了,於是放棄原本的目標,又翻越了99道牆回去,過上原本的生活。但其實,他們不知道的是,只要再一道牆,真的只要一道,他們就可以達成原本的目標。

 

  現在回頭看,那99道牆就像蹲點前的一切,從當初報名一直到行前訓練營,還有出發前的準備,和豐年祭前的體驗,如果放棄了,似乎就如故事中的主角一樣傻。因為過不去的那道牆,而白費了前面的努力,也見不到跨越最後一道牆後的美景。

 

  謝謝我的夥伴的堅持與協助,在調整好心態後,雖然白天不能參與盛況十分可惜,不過下午或晚上還是能去見見不曾看過的豐年祭跳舞場面,非常壯觀;和他們一起跳舞,也因為工作人員的身分可以參與到更多的細節,了解到更多屬於他們的文化,畢竟比起看第二手的資料,不如他們親自開口說,告訴我們他們的一切。

 

  吃他們的食物、唱他們的歌、飲他們的酒、跳他們的舞,

  感受每一個小小的溫暖。

  

  如果不是這段旅程,我不會第一次如此深入阿美文化,了解整個豐年祭應有的儀式,我認為這對於人文社會學系的我們是非常寶貴,也是跳脫出文本一直很想要有的實戰經驗。

 

  我想起世威哥在第一次行前訓練營時所說的話,

  「真的不要想去改變什麼,比較容易去做到的是,這個活動是不是帶給了你一些什麼,改變了你,這是比較容易做到的,也是『蹲點台灣』想帶給學生的。」

 

  在不算短的服務生涯裡,是深刻地體驗到這點,但不管每次如何把這樣的想法放在腦子裡,心裡總還是認為,我來到這個地方,就算只有一點點也好,我是真的,想為這個地方帶來一點點的不一樣。

 

  但這次的活動,改變最多的,確實是我自己。

  

  體認到還沒準備好的自己,還需要做更多的事前調查,也該把身體跟心理方面都調適到最好的狀態;學會了在各個環境中適應,找出解決方法、拒絕的藝術,堅持下去,不要輕言放棄好不容易得到的每一個機會。

 

  最重要的是,學會照顧自己。

  

  蹲點期間的狀態不太好,不太敢和父母通話,有一次接起爸爸的電話,卻不敢回話,有種想哭的感覺,掛掉後,他打了「人在外要照顧自己,照顧自己也是一種能力,學會了一生受用。」看到後,鼻子跟心裡都有點酸酸的。

 

  現在回頭看,的確是早已大三的我還欠缺那麼一點照顧自己的能力與抗壓性,但經過這次的活動,雖然不敢說很多,但我是真的有長大了一點點,也因為許多從前沒經歷過的事,而有了不同的人生經歷。

 

  一如我最喜歡的電影,裡面所說的:「留下什麼,我們就變成了什麼樣的大人」。

 

  也許當初的選擇真帶有未經熟慮的傻勁,不過卻一點也不後悔在這次的暑假選擇了「蹲點台灣」,真的讓我又更認識了自己一點點,也了解以後該謹慎地為每一個決定負責,不讓身旁的人擔心。

 

  就像莫言老師說的,不管怎麼樣,我們還是來了。

  也如在最後一天離開吉拉米代,爸爸傳來的訊息:

 

「工作將圓滿完成,給自己一個讚,過程雖然有一些阻礙,還是堅持過來了,恭喜你人生又向前一大步。」

 

真的,也許這是蹲點計畫十年當中的一小步,卻是在我踏入社會前,替自己邁開的一大步。

作者小檔案

羅凱諭
交通大學

2018年,夏

我在吉拉米代。

 

出去之前,

再好好地看一次台灣,

長大之前,

再溫柔地說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