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心得 - 彰化溪州莿仔埤圳 產業文化協會 - 陳浥柔

  一個人一生之中平均能認識1700個人,在這個暑假、這個蹲點,我認識了許多我的1700分之1的人們。人和人的相識,都是緣分,每每想起這句話,就會覺得自己何其有幸能夠認識這群,能夠帶給我溫暖的人們。

  炎熱、悶熱的夜晚,躺在涼爽的竹蓆上,卻依然因為陌生的環境而無法入夜,儘管這不是我遇到最糟糕的環境,卻也還是因為些許的不舒適、不習慣,而有些難以入睡。閉上雙眼的我,祈禱著未來的日子能夠順利。即便第一天的夜晚,是如此的難以入睡,但不可否認,在第二天的我們,很快適應了環境,前往純園,幫忙協會的活動,同時也看到彰化溪州大名鼎鼎的吳晟老師。一個小小的活動參與,可以稍微理解協會致力於的事情,通過對談、聊天,我們也可以了解在這十六天,我們對協會而言,能夠去幫忙的事情是甚麼;於是在這些日子,我們的生活就圍繞著「大庄村」旋轉。

  田野調查,收集水資源、水歷史和大庄的關係,在這短暫的十幾天,我們最擔心的莫過於,是否操之過急?又是否會來不及收集?光是在思考要不要貿然詢問的情況下,我們就先花了大概三天的時間來融入當地生活。可以了解的是,蹲點的十五到二十天,對於一個協會、一個地方的改善,實在是太短了,卻也能知道,為何總是強調著「一手服務,一手紀錄」,正因為時間短暫,我們更應該將所感所想、這些珍貴的內容,記錄下來,才能將這樣的資訊傳達出去。

  而這並不是我第一次參加服務活動,所以和身旁第一次參與的夥伴相較之下,有比較不一樣的觀察。對於大庄村,我覺得特別的點很多,卻不只是形式上的那些特別,而是更加深刻、更加難忘的點--我曾經看過不少有老人供餐的社區,不是只有大庄村制度完善、能夠自給自足,卻只有大庄村,能讓他變成一個村莊活動。看著白板上面,每天都寫著至少105人的數字;看著一個又一個的便當被裝袋;又看到中午開的四大桌,以及來來往往的人潮,你可以感受到,這是一個參與度很高的活動,也正是這樣的參與度,讓它顯得非常特別。很多地方的活動,都侷限在社區參與度低,然而大庄村最厲害的,就是不論老人、小孩,甚至是當地的青年,都願意參與這樣的活動,讓村莊能夠更加美好。

  在這個暑假,屬於夏天的炎熱以及雨天的沉悶,都無法影響這個世界的運作,更無法影響知足的人群們。我們蹲點的時間已經接近暑假尾聲,也是我們即將從彰化離開投身回校園的時間。這段時間就像在世外桃源,我們甚至很少去煩惱即將到來的校園生活、社團事務,只需要每日早起,前往大庄村,與身旁各個帶有溫暖微笑的阿嬤們一同備菜、參與公所的樂齡活動、與中午共餐的老人們聊天,最後收拾好整個環境,與大家告別後,去進行屬於我們的探索,探索大庄、探索水源、探索屬於老一輩的回憶以及知識。

  綠意盎然的水稻田,一個又一個地接連而過,看似相同的景色,卻有著它一定的排列順序。一天又一天的度過,你可以知道在高架橋過去後,便是接連不斷的水稻田,而在轉過一個閘門之後,便是一連串的減速帶轟炸;而成功國小旁的紅綠燈,卻總是會需要停下,需要等待一分鐘;而在接近大庄村的時候,你會先經過一個芭樂市場以及一個巨大的集貨區。你可以記得,大庄村一早熱鬧的早餐店,以及每一聲早安,更能記得每一天的再見。當最後一次離開大庄村時,記憶就像回溯一樣,也像畫面一樣,從大庄村慢慢地回到了溪州,回到了故事的原點,但我知道,已經不是十六天以前的自己了。

作者小檔案

陳浥柔
中興大學

我是陳浥柔,就讀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我喜歡挑戰未知的旅程,也享受於旅程當下,即使過程可能崎嶇不平,但我相信只要堅持過去,就能看見最美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