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台東愛國蒲教會 - 潘瑀

在愛國蒲蹲點的十五天,我感受到工作地這個部落散發出的熱情與活力。這些熱情與活力是源自於部落的發展協會-旮發亞發亞嗯( KAVAYAVAYAN )發展協會。協會只是個軀殼,讓它活起來的靈魂和血肉,就是在協會裡工作的年輕人們。淑惠姊、梅花姊、雅婷姊,這三個在理事長之下的幹事是三位年輕的媽媽,她們早年都曾經在都市生活,遠離自己的家鄉,但都在結婚生子之後,陸續搬回了工作地部落。

 

部落裡的工作機會不多,能夠在發展協會裡工作是件幸運的事,因為工作性質穩定。但在外人看起來穩定的工作,卻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辛苦。發展協會有許多向原民會申請的計畫,靠著這些寫企劃書申請到的補助金,就是他們推廣社區活動的經費來源。

 

在我們蹲點的十五天中,恰巧遇到了發展協會舉辦的夏令營。為期五天的生活營是協會第一次舉辦的營會,沒有大量的人力,但卻要包辦二十幾個孩童的課程和活動,對發展協會的三位女強人來說是一項很大的挑戰。但是他們辦到了!梅花姊負責聯絡課程的老師,讓每堂課程都深具傳承部落精神和文化的意義-十字繡、編織、野外求生、族語教學等,梅花姊拜訪部落的耆老,讓長輩們來夏令營中對小朋友講述寶貴的生活經驗。

 

小小的一個部落端出了許多兼具質與量的課程,是因為梅花姊的努力讓整個部落總動員,發揮了最大的力量。淑惠姊則是負責在一旁協助,幫大家管理秩序和午餐。幾個媽媽有條不紊的就辦起了一個營隊,反觀我們大學生,我們辦營隊前要先召集很多的工作人員,還要分成各個組去執行不同的行前工作,營隊前還要開會、彩排,確保活動能夠順利進行。但神通廣大的梅花姊、淑惠姊和雅婷姊,卻無須多餘的彩排,只做了最精準的安排就讓營隊精彩又好玩。

 

部落裡的深夜來得特別早,晚上八點在路上就看不見甚麼人,路旁的房子也大多熄燈了,但發展協會小小的辦公室裡卻燈火輝煌,加班到十點、十一點是常有的事。他們各自要負責不同的案子,核銷和寫成果報告書樣樣事情都要自己親力親為,在每個發展協會舉辦的精彩活動背後,是他們辛苦加班的背影。

 

在我們蹲點期間,有一兩次跟他們一起在辦公室待到深夜的經驗,辦公室裡的時間過得特別快,一抬頭看向時鐘是晚上七點,而下一次的忽地抬頭,時針和分針都已指向午夜十二點。我們好奇地問過淑惠姊,為什麼會想要放棄在台北的生活回到偏遠的部落裡來,淑惠姊回答說,十年前當她的先生決定回到部落來時,她也經歷了很多掙扎和不願意,因為從國中就搬離部落到台中市生活,淑惠姊早就習慣了都市便利和繁榮,對部落緩慢的生活步調感到陌生。

 

然而,志山哥也就是淑惠姊的先生,為了照顧家中的年邁父母以及想要回到缺乏青壯年人口的部落而決定收起在台北經營多年的自助餐店,淑惠姊尊重先生的決定,縱使有千百個不願意仍然搬回了部落。

 

剛開始回到部落時,工作機會在這裡寥寥無幾,台東縣是一個青壯年人口嚴重流失的地方,人口少了就無法發展進步、無法發展進步就沒有工作機會,然後人口就不斷地向外流失,這種惡性循環在部落裡更是常見,部落裡的青壯年人口在十年前就只有淑惠姊和志山哥。

 

他們回到部落的第一份工作,是去夜市擺攤賣衣服,害羞的淑惠姊為了做生意,努力的學習如何向顧客推銷,從來沒有做生意經驗的志山哥,也要學著如何批貨和進貨,管理帳本以及尋找客人喜愛的衣服樣式。夫婦倆的生意從一開始的滯銷到後來漸入佳境,只是做生意的晚歸讓他們無法兼顧孩子的教育,常常要帶著三個孩子在夜市的攤位上做功課,讓小孩無法在安靜的環境下學習,使得他們決心尋找更穩定的工作。

 

志山哥進入了林務局成為約聘工人,每天多出很多時間陪伴家人和小孩,而淑惠姊則是在理事長和梅花姊的邀請下進入了發展協會,一個辦公室只離家一百公尺的工作地方。

 

工作地點在離家這麼近的地方,讓淑惠姊隨時都能回家照顧家庭,但也同時讓她常常在工作時掛念著家裡,想要回去看看。孩子們也常常在放學和暑假時來淑惠姊的辦公室玩,身邊圍繞著孩子,讓淑惠姊有時會有分辨不出現在在工作還是在家裡的錯覺。

 

雖然工作辛苦,有時又還要加班到半夜,但是淑惠姊認為可以就近照顧孩子陪伴著他們,就是一件很令人滿意的工作條件了。認真的淑惠姊和志山哥克服了工作機會缺乏的窘境,在部落裡成為少數的青壯年人口,守護家園,每當愛國蒲部落要因為颱風而遷村時,志山哥和淑惠姊就成了最佳的幫手,幫助老人和小孩們安頓到安全的學校裡。他們除了出勞力以外,也是重要的記錄者,志山哥總是用他的單眼相機將族人對抗大風大雨的畫片拍下,除了有照片以外甚至還有影片檔,是部落裡很重要的記錄資料。

 

這幾位願意回到部落發展的年輕人,讓原本疲弱衰老的部落多了一股新的活力,每個禮拜六、禮拜日下午,部落的居民可以到發展協會上課,例如族語課和釀小米酒的課;豐年祭需要的成品和布置也有人力支應,不會再怕無法應付大量的觀光客和落的人潮了。部落裡的精壯年人口是中流砥柱,帶著孩子們在大自然中成長茁壯,也帶著老人們打造更為理想舒適的部落,有力的大手握著小手,充滿活力地往前進。

作者小檔案

潘瑀
政治大學

我是潘瑀,政大廣電系四年級。來自台灣最南端的屏東,因此對台東愛國蒲炎熱的夏天有種熟悉感。喜歡聽吵鬧的音樂、喜歡去很少人的地方旅行,在2011年的夏天遇見可愛的愛國蒲部落,默默決定老了以後要定居在那兒看山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