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板橋善牧基金會 志工組 - 廖珮汝

這短短的兩個禮拜內,我對自己的期許從一開始到最後都是─即使很多現狀是我們只能無奈地看著卻無法改變,但還是希望在我們能力範圍內提供小朋友一些在學校比較無法獲得的幫助。但帶給人溫暖的,總是那一幕幕小朋友之間自動自發互相幫助構出的畫面,例如當某個小朋友在打掃時間被罰站,其他人就會幫忙清理他的工作範圍,因為他們認為這樣除了可以幫助到自己的朋友,維護環境整潔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一個動人小故事是,有位可愛的過動兒小孩,但礙於這個不便,他很難專注於一件事甚至坐下來午休,因此他上課時無法好好待在一間教室直到下課。但令人驚訝的是,我看到這位過動小朋友走到每一處都受到哥哥姐姐們的包容,不去計較過動小朋友的失控舉動,甚至能接納他一起玩他們的遊戲。即使老師們有先告知其他小朋友會有這樣的弟弟須要具備的心態,但在我看來,小朋友的可貴在於他們並非出於同情才跟這樣子的小孩一同玩樂,而是將他視為一個需要被保護的弟弟。當弟弟靠近時,他們會張開雙手歡迎;當弟弟需要幫助時,他們會適時給予協助。人間處處有溫情阿~因為這些舉動代表著外面的世界再怎麼紛紛擾擾,還是有像善牧一樣─永遠平靜,伴著小朋友歡笑聲過日的幸福小角落。

 

再者,善牧基金會很適時、適當地培養小朋友們很有意義的休閒嗜好,例如閱讀、拼拼圖、做邏輯推理的題目等等,諸如此類的選擇讓小朋友們可以一方面獨立運作,一方面藉著夥伴們的幫助完成一件事、獲得成就感,讓小朋友們在成就感中培養自己的邏輯推理能力。而觀察所有多元課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品德教育課程」,藉由讓小朋友在遊戲、故事中結合自己的行為經驗,使他們能更了解到這項品德是多麼切身、需要保有的。就像是「感恩」這個主題,品德課老師讓小朋友在分享如何表達自己的感恩,進而思考曾經或是現今正在幫助自己的人,讓小朋友們試圖用自己的方法表達感恩的心,並且藉由引導漸進式的教學內容,讓小朋友領悟一些平時不曾思考過的道理,像是對人如何表達「尊重」。這也是這門課程所被賦予的重要意義及使命,因為不管在家或在正統學校,很難有機會讓小朋友們接觸這樣子既切身又實在的課程。

作者小檔案

廖珮汝
淡江大學

廖珮汝,21歲,今年即將升上大四,淡江大學英文系學生,喜歡放慢腳步觀察周遭的人、事、物。特別喜愛藉由跟小朋友一起玩的同時蒐集他們的微笑,因為她認為天真的笑容能為她帶來許多正面的能量,而且是最誠懇而真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