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台東愛國蒲教會 - 鍾宜軒

我們兩人在蹲點期間,住的是教會課輔老師莉達家中,莉達老師是菲律賓人,嫁給愛國蒲的孫大哥,孫大哥之後又考進軍校,現在在台東當軍官,因此很少回到家中。我們住在愛國蒲第三天的晚上,孫大哥終於回來了,但孩子們都睡了。

 

孫大哥說:「當然會想孩子們,可是在台東原住民要回家就只有兩種選擇,一是公務員,二就是當軍人。」愛國蒲部落人口外移非常嚴重,許多人都已經移居到台中去住,因此回到部落、留在部落的人,都對部落非常用心,孫大哥一家就是最好的例子。

 

孫大哥的姊姊就是孫聆聆老師和教會的荏荏曼牧師,她們和莉妲老師都開設許多課輔課程,讓部落的孩子能夠學習到許多不同的文化體驗,像是烏克麗麗、串珠、暑期輔導等等,她們很努力地讓部落充滿了活力。

 

我們訪問孫聆聆老師為什麼要回到部落,她笑著說:「都是為了部落的孩子們,才會回來。」當初是在牧師感召下回到部落陪伴這裡的孩子,而牧師也承諾只要部落的孩子有需要,教會為孩子開設的課輔班都會持續下去。「其實最重要的不是教育,而是讓孩子有個情緒宣洩的窗口。」因為這邊很多隔代教養與單親家庭,教會課輔班在愛國蒲部落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那就是陪伴與傾聽。

DSC_0106.JPG

而下部落的部落發展協會也有許多返鄉的青年,像是去年蹲點夥伴拍攝的莊淑惠和其丈夫鄭大哥,已經回來部落十年了,在這十年之間他們著手進行部落的文史調查工作,在附近發現許多前人生活的遺址,並且訪問耆老,紀錄他們的生命史。

 

我們有一天跟著淑惠姊上山監測植物,記錄沿路的植物種類並且定位,而鄭大哥特別帶我們到另一座山頭上,去看愛國蒲過去部落遺址。愛國蒲部落經過七次遷村才來到現在的位置,而我們翻山越嶺,就是要去最源頭的那塊土地。當我們站在山巔上俯瞰愛國蒲,鄭大哥和淑惠姊很熱情地介紹這邊每塊石頭和草木,感受得到他們對自己土生土長土地的熱愛,讓我們非常感動。

 

淑惠姊也認為部落的隔代教養問題嚴重,許多父母將自己的孩子留在部落便出外工作,而孩子們沒人照顧,爺爺奶奶也不了解孩子是不是發生了甚麼問題,在態度行為上就會有所偏差,部落裡面這樣的故事比比皆是,聆聆老師也跟我們說了很多;有個孩子每天都抱著貓坐在雜貨店外面,他的母親離開了他,因此他覺得很寂寞。

 

部落裡的孩子臉上都常掛著笑容,但背後卻都有很多我們聽了會覺得很心酸的故事,如果部落有更好的發展和更多的工作機會,是不是孩子的父母們都會願意回到家鄉,部落會更繁榮,而孩子們也會有人陪伴?在這幾位返鄉的部落青壯年我們看到了這樣的典範,在他們的努力下,愛國蒲一定能夠變得更加熱鬧!

作者小檔案

鍾宜軒
政治大學

我熱愛崇山,熱愛海洋,熱愛遠離塵囂的一切。平常吸的廢氣已經夠多,人情冷暖已經嚐夠,該是時候暫離身邊的一切,踏入清淨的環境,呼吸新鮮的空氣,接觸陌生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