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台東原愛工坊 - 彭海葳

我和夥伴是第一批來到原愛工坊蹲點的學生,由於蹲點的地方是一個很小的範圍:人數僅十多位夥伴的工坊,再加上大家總是忙著工作,在蹲點的一個禮拜,我們就深深感到陷入了瓶頸。

 

這樣的情況讓當初的我們非常不安與忐忑,對於服務計畫的想像也相當模糊。

 

初來乍到的幾天,工坊夥伴們的工作壓力正大,因為過幾天就是是他們的點貨日,工坊裡瀰漫著濃濃的緊張感,加上他們並不了解我們的工作,也不知道從何幫助我們進入狀況;然而時間一天一天過,當我們雙方在無形之中彼此熟識,我們漸漸看到雙方最自然的一面。

 

我們開始每天晚上登門拜訪一位工坊夥伴,一天一天,我們漸漸與每一位爸爸媽媽熟識,服務計畫也漸漸地清晰。

 

我們的服務計畫是製作一本小冊,介紹工坊夥伴以及排灣圖騰和文化,並且配合原愛的宗旨─最原初的愛─表現爸爸媽媽對孩子們的愛,我們也邀請小朋友在冊中寫出對父母的感恩。

 

每拜訪一位夥伴,我們對於冊內的內容便更了解,卻也無法遏止地加強了我們對於服務計畫的使命感;好幾個日子裡,我和伙伴一人跑採訪,一人做手工小冊,奔波與熬夜也甘之如飴,因為我們希望在短短十八天內的時間,將我們所能呈現最好的作品交給工坊夥伴們。

 

就在這樣漸漸熟識的過程中,工坊的爸爸媽媽們也總是熱情地照顧我們,每當家中或是部落有活動,我們總是有幸接到邀請與他們同樂,每次酒足飯飽,感覺又更緊密了一些。

 

短短十幾天,當我們把故事聽完,也是我們即將道別的時候,翻開好幾個晚上熬夜趕工出來的手工書,裡面一字一句地紀錄他們的故事,卻更像我們在這個部落的一些印記和回憶

 

僅獻給所有的工坊夥伴,以及支持他們的你。是封底的一行小字,看著工坊夥伴一頁一頁地翻開小冊,臉上漸漸漾開的笑容,當他們翻閱完畢,抬起頭來我們相視而笑,然後我們眼淚都掉下來了。

       

誰捨得呢?

 

整整十八天,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長得足夠把人的心都掏出來,卻短得讓人覺得曇花一現。好像第一天來到駐點的事情都記憶猶新,好像還記得我們一開始每天澄清我們不是情侶,好像記得我們蹭在正在工作的爸爸媽媽們身邊,囁囁嚅嚅地想拍攝到一些瞬間的畫面。

 

怎麼轉眼間,車站就到了呢?

 

一人往北,一人向南,好像什麼都分道揚鑣了,瞬間覺得好像被掏空了什麼。可是在最後的整理和紀錄,這一切十八天的記憶好像又回來了:一邊剪得昏天黑地,累得倒頭就睡的時候,嘴角卻是上揚的……

 

謝謝原愛、謝謝「蹲點‧台灣」、謝謝我的夥伴;還有,謝謝命運。我不知道生命中的哪一段,我還有幸可以遇到這麼沒有心機、這麼開朗的人們;也不知道在未來的道路上,我是不是能夠繼續做這些我這麼喜歡的事情;可是當淚水滴在車票上的那一刻,我覺得這一切都是珍貴的、無法被抹滅的。

作者小檔案

彭海葳
清華大學

就讀清華大學人社院學士班,無可藥救的浪漫與樂觀主義者。

喜歡走走看看,找人聊天找尋故事。

雖然血統上不是原住民,但是常常被認定是原住民,因此對於原住民族有特殊的情感。

生命中總是有許多不同的人事物,在不經意的時候給自己上了一課,對於所有生命中的小插曲,都該小心翼翼地珍惜,因此希望學習用影像,把經歷的美麗事物紀錄或和別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