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台東卡地布部落A組 - 蕭筱宣

卡地布,如石頭般堅毅的民族性與保衛家園的決心,是我對它最初的第一印象。近來在新聞上發酵的祖墳遷移議題,看見當地民眾帶領全村的大大小小、老幼婦孺,以悲傷的氛圍邁向敵人的戰場,情緒激昂的抗爭畫面,我的心靈不禁被他們強悍的靈魂震動,因為現今早已沒有多少原住民的部落能以一個完整的行政個體,向外界發聲,為自己的生存權利去奮鬥,而這也成為此次我想在知本這塊土地上探索的目標。

 

我們來到這裡的第二天,正好碰上了「光影戲劇場」的演出,孩子們都十分認真、積極地排練著角色,凸顯了他們對於此次表演的重視。「卡地布,我們永遠在一起」這是個與祖墳遷葬議題相關的主題,皎潔的月光下,隨著孩童們悠揚的歌聲響起,白色的布幕上映出交錯的光與影,述說著部落想環繞在祖靈身旁的祈願,不想與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根切斷。

DSC_0336.JPG

我感受到從小孩到大人,不管你是什麼年齡層,思想都是強烈的凝聚在一起,像是一家人一般不分你我,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擁有共同的方向並向前突破;而現在,就是捍衛自己的先祖,拒絕遷葬。我沉浸在那身為卡地布族人的驕傲和民族的尊嚴裡,感覺著他們對於自身文化的態度和認同感。

 

就如同訪談中捍衛小組的發言人「馬捷叔」和他的女兒「馬璟」所說的,他們原住民的精神食糧便是「靈」的信仰,而先祖的遺骸是採室內葬的方式層層堆疊;當屋子埋滿了,原先的族人便會離去,並形成祖靈屋,對他們而言,祖先安眠後是不會再離開的,是後代子孫們離去並找尋新天地。不過為何他們堅持著如此強硬的態度?或許一旦連自身民族部落的立場都無法保有時,那一代代從根源延續下來的文化與精神,便無法被完全保留以傳承給未來的枝葉,甚至血脈所連結的祖靈情感都將被切斷,更彷彿是一種撕裂靈魂的痛苦與哀傷。

 

一個失去文化根的民族,還能找回生存的意義嗎?由於不想遺忘耆老們的教誨,不想讓傳統凋零,他們從八年前便開始舉辦文化成長班。親身體會他們從前置、活動進行、最後回饋的過程,這一路上的的辛勞,我想,為的只不過是一個與先祖們連結的臍帶並陪伴在身旁的簡單心願。

DSC_0179.JPG

卡地布其實是一個很可愛的部落,我很欣賞他們那種互相幫助、不分你我利益的一起分享、合作的親切感覺,這是我從未有過的經歷。譬如假日的手工藝市集裡,雖然擺滿了攤位,但賣家們卻總是不在攤位上,而是三五好友、媽媽們聚在一起,在樹蔭下一起學習、交流不同的編法。我聽其中一位阿姨說:「對她們來說,賺錢不是最大的目的,而是喜愛聚在一起的社區凝聚感,有一種屬於家的認同和歸屬。」我深被這句話憾動著,它打破了我原先的思考模式與對事物的看法。

 

我在這個偏遠的知本部落裡,找到了面對人生的另一種態度和生存形式,也見證了卡地布族人打從自我認同開始,想保存與祖靈之間的傳承橋梁而做出的奮鬥,它們彷彿烙印在我的心靈深處,久久不散。

 

我在這看見了有別於外界想像,不一樣的卡地布,期盼與你相約的未來。

作者小檔案

蕭筱宣
逢甲大學

我是蕭筱宣,我來自逢甲大學,現今是風險管理與保險系大三的學生。我個性樂觀、開朗,喜愛挑戰新奇的事物,遇見困難從不輕言放棄。我一直夢想去探索這個世界並追尋不同的生活方式與對待人生的態度,而我同時也是校內國際志工的一員,想透過自己的雙眼、雙腳,去見證、去實踐那每一瞬撼動靈魂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