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南投良顯堂基金會 - 潘子祁

我想分享的,是每個孩子給予的回饋。一開始的據點活動讓我有點驚嚇,雖然只是場面看起來亂了點,而且帶活動的老師沒辦法叫動每個孩子,很多更是給予直接的拒絕態度。

 

不過社工卻跟我說,這已經是很好的情況了,讓我覺得很奇異。原來的孩子們其實不願意來到據點聚會,或是常常想外跑,在一些菸味、陰暗的地方去從事他們覺得「更有意義」的活動;能夠讓他們待在一個固定明亮的空間裡面,接受一些正向的活動是相當不容易的,更何況「在旁邊看」也是一種參與。

 

這些是我以前沒想過的事情,不過卻很具說服力。同一批據點聚會的孩子,在一次竹山的活動中也是頗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畢竟原本都以「我」為中心的孩子,開始學習團隊合作及分工,並不斷改變態度,從命令到指揮調派,更讓我相信沒有所謂的壞小孩,在很多生活上的潛移默化的確會在某天派上用場。

DSC_0769.JPG

即便他們看似髒話不改口、在你看不見的地方可能還在抽菸,不過表象不見得代表真實。曾有次私底下和他們閒聊,問說社工們平常對你們的照顧如何?哪裡覺得好呢?他們總是難掩害羞的說,社工雖然很忙,但還是會定時定期來接他們到良顯堂,或是到處去玩。甚至有一次還凌晨四五點集合,前往日月潭看日出、撿垃圾淨潭。都是一些很「熱血」的事情。

 

另一方面則是家園的孩子們,多數是來自法院或社會局轉介的個案。在他們背後還有更多故事,雖然不見得一一耳聞,卻很幸運可以藉由烘焙課接近他們。

 

從這群青少年的諸多行為中,讓我看見他們對烘焙的熱誠。好比他們站了一整天都不找椅子坐,像我每一個小時就得坐著休息一下;而老師在講解的時候也很認真抄筆記,同時這樣的課程幾乎日復一日,到課率近乎百分之百。而且他們認真的神情,其實就和一般人沒兩樣。或許不是每個家園的孩子都喜歡烘焙,但我想只要能夠有機會找到自己有熱忱的事情,就能夠像他們一樣。

DSC_0118_0.JPG

很難想像這樣一群孩子在之前是翹課、逃家、學習心態低落、只懂逞凶鬥狠而已。這讓我更相信的確沒有任何一位孩子應該被放棄,陳綢阿嬤的佳句更是言猶在耳,「每一位孩子都是一張張的白紙」。

 

家庭結構的失能和僵化的校園體制正是壓著每個人喘不過氣的原因,但是要改變體制只有眾人的力量齊聚才能改變,社工工作的困難之處就在於學校和家庭難以互補。但是最感人的便是社工們不願意放棄,依然保有正向樂觀的精神。

 

而和阿嬤聊天,更能體會到阿嬤是真正用心在帶每個小孩,不是傳統的「我輔導你」的威權心態,而是真心誠意的愛小孩、為他們著想,也因此才能夠建立人與人之間最有溫度的感情紐帶。

作者小檔案

潘子祁
政治大學

潘子祁,新聞系四年級應屆畢業生。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閒聊和看公共電視。這次參加「蹲點‧台灣」能到良顯堂基金會也是個偶然,不過我想正是偶然更能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