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南投溪底遙學習農園 - 李佳芸

蹲點十五天是我與土地恢復對話的開展,還記得兒時爸媽曾帶我走入植物園,赤腳踩著因樹蔭遮蔽而涼快的泥土,一雙小手把清澈小溪攪和出一陣陣漣漪,那時的日子愜意而愉快。上了小學後,我走進另一個由水泥築成的叢林,從此困在裡頭反覆與他人的競爭角力,接收大量的聲光刺激。

 

在南投溪底遙學習農園蹲點的日子,沒有電視、沒有過於喧囂的慶典、沒有熱鬧的營隊活動,只有一群小人物默默地在這片土地上,過著日復一日的生活,專注做好自己唯一的堅持。儘管過日子的節奏略顯單調,卻讓人有更充裕的時間,與自己、與土地重新建立交情,也因此看見更多天地間的美麗。

點滴故事5.JPG

溪底遙學習農園是個由鐵皮屋搭建的院式建築,屋前屋後都有著大片綠意與隱藏其中的生機。如其在正門旁的春聯上所寫的「天地和諧」,這裡的綠草大樹能依照自己的意思自由舒展,不須被修剪成特定的模樣,而從早到晚皆有不同的動物輪流出沒活動。在這裡,第一次深刻體會到所謂與萬物的共生、共榮、共存。

 

身為農友們的夥伴,溪底遙的員工固定在星期四拜訪所有合作農友的果園,除了探視定期追蹤的果實情況,也與農民們討論這週在栽植上遭遇的問題。一會兒拿出鐵尺量測帝王柑的長進、一會兒以自己的指甲與龍眼相較,見他們仔細記錄的模樣,你見到了要成就一個大夢,必得從細節著手的執念。除了溪底遙的員工外,每個與溪底遙合作的小農也都有個屬於自己的故事。

 

昌輝叔叔本是個採用慣行農法的假日農夫,為了將祖傳的地健健康康地傳給下一代,選擇辭去外頭的辦公室工作,開始當起全職農夫。採行無農藥工法後,叔叔尚經歷了六年的等待,柳丁園的產出才恢復至以往的水準。對昌輝叔叔而言,土地不只是個生產工具,更是家族的根源,安身立命的所在。

點滴故事4.JPG

不同於昌輝叔叔因理想而回歸果園,惠玲阿姨是在傷痛中選擇回歸龍眼園。民國八十八年的九二一大地震奪去了阿姨雙親的性命,從此阿姨接下了父母的棒子。在這片帶有傷痕的土地上,阿姨選擇不用農藥而用更多的努力去治癒,經過不斷嘗試,阿姨透過控制火侯改良了當初娘家烘焙龍眼乾的方式,並成為其他果農欲烘焙龍眼乾時的技術諮詢對象。這片曾經喪失生命的土地,如今已處處彩蝶翩翩、蟲鳴鳥叫不絕於耳,阿姨家裡也日夜充滿烘焙龍眼的甜香,在阿姨的身上看見了人們在面對逆境時打不倒的堅毅。

 

相較於前兩位農友的自願回歸,年屆七十歲的蕭秋文伯伯為了負擔家計,自小就未曾離開這片土地。接下果園是出於命運的無奈,主動改採無農藥工法的起緣也是因果園工作後繼無人,擔心使用過多農藥會傷害健康而決定改變。望著伯伯臉上的歲月痕跡,吃著伯伯種出的甜美龍眼,內心百感交集。當我們無力改變自己的命運時,接受它並認命地努力,也終會成就出完美的果實。

 

蹲點農業,在許多人眼裡是件無趣的事,然而正因為所蹲的是如此亙古流傳的產業,才更能看見裏頭情感的豐富。如何堅持理想、面對無奈是生命中常見的課題,學習農人的智慧,或許能為我們的生命出口找到個完善的答案。

作者小檔案

李佳芸
政治大學

我是李佳芸,大家都叫我呵呵,個性開朗樂觀,就讀於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愛好旅行帶來的眼界大開,也喜歡志工服務過程中與服務對象彼此交流後的成長。希望透由自己一點一滴的力量,為這片土地、這個社會創造更多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