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屏東阿禮部落 - 李軍廷

搖啊搖,晃啊晃,和夥伴坐在包基成老師的車內,我們興奮的看著窗外飛逝的景色,在蹲點第十天,我們終於要順著台24線,前往我們企盼已久的--雲端上的阿禮部落。

 

蹲點第三天,麥德姆颱風澆熄了我們對於回原鄉的憧憬,「路又坍方了,可能要過幾天才會通,最近這個時間要上去太危險了。」聽到包老師這樣說,只覺得無比可惜,原本已不抱希望,但幾天後和部落大夥聊到他們山上的生活。

 

「你們很常出去打獵嘛?」

「你們在山上的房子長怎樣啊?」

「原鄉的風景一定很美吧?」

 

聽著他們的描述,心中暗自吶喊:「天啊!好想親眼看看啊!」真真切切。所以當第九天老師和我們說:「路通了,明天可以帶你們上山唷!」和夥伴是既激動又興奮,早早上床睡覺,但仍是難以入眠,腦袋中的許多想像奔馳著,「原鄉啊,終於能親自觸摸感受。」

 

每逢颱風襲擊南部,通往阿禮原鄉的路必定坍方,途經的三大崩壁,更是怵目驚心,向左看,是高達百公尺的斷崖,向右看,是感覺好像隨時會塌下的碎石崩壁,坐在老師四輪傳動的吉普車上,仍是顛簸,一手抓著把手,一手握住相機,「這就是他們回原鄉的路啊。」我心想。

 

漸漸可以見到指標牌、建築物、象徵原住民傳統意象的圖騰.......終於到了大頭目家屋「Abaliusu」。之前曾在網路影片見過頭目家屋內的狀況,但親眼看到,更是震撼,牆上一整排的獸骨,型態各異的古樸陶壺,雄偉的雕刻立柱,滿屋的古老文物,許多都已超過百年,「這間屋子裡的每一件東西都有故事」包老師說。

                               

想起了幾天前看的,包基成老師所編《雲端上的阿禮部落》,裡面詳盡記錄了部落裡文物背景、原住民的傳統禮俗,是啊,這裡的每一件物品都有它的故事。兩座雄偉的立柱,一個是西魯凱的民族英雄伯愣Peleng,另外一個,是部落間傳唱千年的淒美愛情故事主角-巴冷Baleng;成排的古陶壺,也分成了信物壺、聘禮壺、祭祀壺,各自在不同的儀式裡扮演了重要角色;山豬獠牙,是獵人英勇的象徵,要殺過六頭公的山豬,才能在頭上配戴象徵榮耀的百合,還有好多好多。這些文物,是阿禮文化的瑰寶,也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它們在這,陪著阿禮部落,走過了無數個日出日落。「欸你有沒有聽到一個嗡嗡嗡的聲音?」俊達突然問我,「沒有啊。」「你閉上眼睛仔細聽聽看啦!」依言閉上雙眼,側耳傾聽,有風聲、鳥鳴聲.......但再繼續仔細聆聽,好像聽到了,在那些聲音得更深處,有個低沉且持續的聲音,慢慢佔據你的雙耳,你的心,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在阿禮頭目家屋、被古文物包圍的當下,我低下頭,虔誠的默禱,我想,那嗡嗡嗡聲,或許就是祖靈守護著這裡的低喃。

 

休息了一陣子,老師領著我們到處走走,杳無人跡的巷道,一間間外觀看似完整,但裡面已積滿灰塵、殘破的屋舍。然後,我們走進山林間,踏著歷史悠久的石階古道,被綠意包圍的我們,耳畔傳來的是老師的聲音。

 

「這條路,就是通往部落人工作的田裡。」

「忙碌完一整天之後,他們會背著竹簍,靠在石階上休息,在這裡聊天。」

「這裡是我種的咖啡樹,你看這裡有一株,大部份都被雜草掩埋啦......」

「你們看,那裡有隻猴子,就在我們11點方向那棵樹,它應該是來監視我們的!」

「這裡有金線蓮,他是很珍貴的物種,我之前來這裡也只找到過幾次......」

「老師是這個嘛?」「對對對,你們運氣真好......」「老師這裡還有!」

 

好美,與大自然間最真誠也最深刻的互動。開始了解,百合園區的部落人談起原鄉時的複雜神情,要暫時離開這,搬至平地裡的園區展開新生活,對他們來說是多麼艱難的決定,山上山下,終究有著太大的不同,平地的車水馬龍,又哪比得過山林間的鬱鬱蒼蒼?山上是他們的本,多希望能有一天,他們能再度在這條古道上奔走,在涼風徐拂的夜,喝著小酒,哼著古調,暢談著生活。

                               

「下山囉!」「下山囉!」坐上車,再度緊抓著扶手,看著老師坐在前座的背影,我知道,又要再次經過那滿佈碎石的路。「但路再顛簸,又算的了什麼呢?」

作者小檔案

李軍廷
清華大學

李軍廷,活潑外向不怕髒,目前就讀於清華大學電機系,但比起設計電路、打code,更喜歡走入真實社會,透過旅行、活動、演講......認識跟自己很不一樣的人,看見很不一樣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