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雲林華山華南社區 - 鍾瀞慧

在華南社區,幾乎不管走到哪裡都能看到理事長的身影,戴著帽子和一身被汗浸濕的工作服,不只忙社區裡的大小事,自家的農事也沒有閑著;即使是這樣忙碌的生活,理事長還是努力排出時間,帶我們走走看看介紹社區。偶爾也可以見到他與他的小孫子坐在小公園的池塘旁看魚,那是多麼悠閒的午後。離開社區之後,我再也沒有感受到那時候的寧靜與自在。

 

某天晚上,我們坐在理事長口中的休息站喝茶聊天,休息站是劉伯伯的家,它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不管是年紀還是生活環境的差異,我很清楚地感覺到他們真的很喜歡跟我們聊天,儘管我們有一點話題的落差,但我們努力的找到彼此間的共通點,剛開始也許不是那麼自然、不是很順利,有時候也可能只剩下尷尬的笑聲,但我認為這是最真誠的時候。

 

社區的劉大哥帶我們看螢火蟲,找尋獨角仙的蹤跡,帶著手電筒在一望無際的田旁邊,我們聊天,我們更認識彼此,我們也更認識這個社區,當我們把手電筒關掉,幾乎伸手不見五指,四周一片黑暗讓我可以更認真聆聽大哥想要講的話,感官敏感得似乎可以聽見鄉村淡淡的哀傷,劉大哥說:「這裡已經沒落了,沒有人知道這裡,現在都市的女孩子都不嫁到這裡來,都說你們家好棒好棒要來玩兩天,說要住兩年?就說不要不要!」其實這番話不管回想幾次,話裡的無奈還是那樣的強烈,無奈控訴著我消費鄉村的心態,沈重的語言隨著我們談話時間增加也慢慢的淡化,我們東聊西聊,聊華南、聊我們自己的科系,就像閒話家常一般的自然。

 

幾次與理事長談話,我了解社區工作和自家的農事帶給他的壓力,其實每個居民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做,所以社區再生的核心課程都安排在晚上,大家一整天工作累了,晚上還要上課,對居民來說也是種負擔,但大家還是很配合的上課,社區就像是個大家庭,理事長帶領大家做社區的工作,社區與學校結合,校長與理事長的搭配,我曾問過劉大哥,學校有活動的時候,社區會不會一起參加?「當然會!你看到的那些老的都會去,全部都動起來」這樣的凝聚力讓我感到不可思議,也許這就是鄉村不平凡的力量;理事長告訴我,其實他一開始不想接這個職位,再三推託,是居民告訴他掛名就好了,他才勉強答應,後來發現事情很多,但他也認了,他說:「既然接了,就把它做好」這應該也是鄉下人務實樸實的一面吧!

 

在華南看到很多小人物的故事,農村故事很平凡很普通,可是卻蘊含濃烈的情感在裡面,華南社區的故事絕對不是最精彩的,但我相信,當我們親自到那個地方,親眼看見與你對話的那個農夫,努力想講出標準的中文卻還是帶著濃厚的口音,儘管聽不太懂他到底講了什麼,但那才是最真實、最親切的對話,現在的我聽到鄉音,反而會覺得它樸實的可愛;華南社區,還有很多故事等我們去發掘、去尋找,就是因為平凡才會吸引人,因為這是最貼近人最初的心。

作者小檔案

鍾瀞慧
師範大學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設計系 二年級,喜歡挑戰新的事物,一個很有想法的女孩。

對於自己的想法有時候會莫名的執著喜歡一個人天馬行空的想各種可能,雖然是個鄉下小孩,

但在華南體驗到從來沒有過的鄉村生活,看似理性的外表卻很容易被一句話 一個動作 一個表情 而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