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南投財團法人良顯堂社會福利基金會 - 劉京樺

阿嬤,我像妳說的能牽就牽啦。在載著陳綢阿嬤的路上,輔導員廖于婷﹝小班﹞用流利的台語跟阿嬤這樣說道,電台正在放著〈我是一隻小小鳥〉。

 

小班還沒畢業就已經進入良顯堂服務,現在是中高年級課後照顧班的老師。在擔任低年級課後照顧班老師時,她發現到有些孩子在離開課後照顧班後,沒想到上了國中又回來成為他們的個案。基於某種使命感,她催生了中高年級課後照顧班的出現,希望能讓良顯堂的影響力延續到孩子們升上國中,讓他們即使到了一個全然不同,甚至更龍蛇雜處的環境時,不至於走偏了路。

 

課後照顧班的教室,裡頭亂哄哄的,但當小班使一個眼色,頓時教室就安靜了下來,反應比較慢的小男生見到苗頭不對,手上拍來拍去的籃球也趕緊抱在胸前。這就是小班與他的中高班的相處模式,亂中有序,她並不是以一種權威的態度在面對他們,而是希望他們自己能夠知道在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下課了,孩子們跑到良顯堂的廣場上去打籃球,小班靜靜的拿著相機在球場旁走動,用數位相機記錄著這些孩子們的點點滴滴。五點多,太陽漸漸下山,夕陽染紅了球場,小班不時讚美著孩子們在球場上的表現,不時低頭看著剛剛拍的一張張相片。每天,不管做任何活動,不管室內或戶外,小班總是相機不離身,好像中高班的孩子們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般,稍縱即逝。

 

忘了是在南投埔里的某個傍晚,我跟其他孩子們打完球後走進良顯堂基金會的中庭,見到大木桌坐著小班跟社工員彥妤,以及兩個青少年。原來其中一名原住民臉孔的青少年就是小班在低年級課後照顧班時所帶過的孩子,現在則是彥妤的個案。從他講話裡頭可以感受到有些沒大沒小的流氓氣息,可是又對彥妤以及小班非常的聽從。

 

「他在我的臉書裡叫我的最愛」。

 

這孩子是小班課後輔導班中印象最深刻的。他是一般人眼中的問題兒童,低年級就會在學校打群架,來課後照顧班時,書包裡沒有書,只有一堆紙團,甚至連阿嬤也紅著眼眶對這孩子感到很不捨;到後來,他可以靜靜的坐下來看書。「我有次開玩笑問他說你為什麼這麼愛我啊,他回答,因為你第一天就抱我啊!」儘管現在這孩子毒品、偷竊等等壞事都做過了,小班還是希望他至少還會回來良顯堂找他們,還記得這裡有人給過他關懷,給他擁抱和愛。

 

每個孩子都是小班心中的小小鳥,她在做的,就是能讓他們飛多高,就盡量飛多高罷了。

作者小檔案

劉京樺
台灣大學

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研究所學生,為指考加考公民的第一屆,靠著接近九十分的公民成績誤打誤撞進入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就讀。雖然大學期間因為自己的關係並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的本科專業能力,但意外接觸到了紀錄片,從此開始喜歡上一個個真實人物的生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