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三峽復興堂 - 陳妍媗

「看到念慈時會想拉他一把,一個這麼優秀的孩子,今天過得不太像年輕人該有的樣子,會很想提振她、幫助她。」三峽復興堂的師母,回憶起與吳念慈老師(念姐)的相遇,仍歷歷在目。師母也道出了當自己享受到神的恩典時,不忘看看周遭是否有人正陷入苦難之中,自然而然地付出關懷與陪伴,這是一種對上帝的愛的回應。三峽復興堂是一個充滿愛的地方,這裡有一群青少年,每天必定會來這裡報到,他們形容這裡比自己的家還要溫暖,而他們最信任的對象,莫過於念姐了吧!

 

在復興堂,時常可見到這些青少年在念姐的辦公桌前駐足,分享自己的生活點滴;不論是快樂抑或悲傷,念姐總是耐心傾聽與回饋。念姐曾有過茫然的時光,當她在陪伴他們時,會想起牧師與師母是如何在她跌入谷底時,伸出手緊握住她,即使夜深也無怨無悔,並給予金錢上的資助,這樣的感動是難以言喻的。因此,她堅定地說:「我覺得我要把這種愛跟那種真實的陪伴陪到他們身上,而不僅僅是給錢了事這麼簡單。」

 

起初,念姐只是單純地想當老師,藉由教育去改變赤貧的孩子們的生活,因此進入了教育系。當她畢業之後,卻發現教育體制不符合她的期望,學校有其限制,使她的理念備受阻礙。而後她回到教會,偶然之下加入了課輔班,也遇見了這群青少年。原本,念姐是完全不會煮飯的,但她看見了他們由於某些因素而有家不想歸,她開始訓練自己進廚房,張羅每天的晚餐,讓他們對於教會有了像家一般的歸屬感。

 

除了盡心盡力為這些青少年付出外,她更希望他們能傳承這樣的愛,用心陪伴復興堂更小的孩子。念姐認為,青少年與國小孩童之間的代溝不大,比較不容易產生誤解,較為相近的言語方式也更能貼近孩子的心。因此,復興堂一年一度的兒童營隊是由這群青少年所規劃。另外,每週的兒童敬拜、讀經、收奉獻等等基本的基督教服事,也是青少年輪流負責的。念姐說:「當你去服務人家的時候,你才會知道說原來你是有能力服務別人;你不是只需要伸手,而且你是可以給予的。所以我們會想讓他們去帶年紀較小的孩子。」

 

也許在陪伴的同時,自己能學到的更多。傾聽與教導的力度該如何拿捏,相互理解的過程該如何消除歧見,這都不如想像中容易。每個人都是帶著一點傷在前進著,當我們經歷過挫折的打擊,才更能體會另一個人的痛苦,進而給予更真實的關懷與協助,避免高姿態的將自以為的協助強加在別人身上而不自知。蹲點十五天,我們看見復興堂的每一個人都在努力學習,他們不吝於付出、不求回報,打從心底認為看著別人逐漸成長茁壯,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

作者小檔案

陳妍媗
交通大學

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四年級,台中大雅人,喜歡聽故事,更愛發問。可以活潑,也可以恬靜,像是身體裡住著兩個截然不同的靈魂。 對於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心,透過旅行、攝影、文字慢慢寫下故事,認為最美的風景依舊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