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屏東 善導書院 - 陳孟佳

  天若是光起來,攏總會過啦!這是在屏東高樹新豐鄉感觸的所有,從他們身上散發出,再從感官裡萃煉而出的一句話。

 

  高樹鄉路面交通廣闊,兩條主要街道筆直寬敞,故舊名大車路。又因早先高樹下有木棉一棵,高數丈,遠眺可見,故名高樹。而此次的主要地點位於新豐村,新豐村是高樹地區裡最北邊的村落,北鄰高雄茂林風景區,東有大津瀑布是遊憩愜意好去處,西觸一條荖濃溪,源頭位於玉山東峰東北坡,先向東北流,至八通關轉東南,匯集分別源自秀姑巒山西南坡及大水窟山西坡的支流後,轉向南南西進入高雄市境,流經梅山、桃源、寶來、六龜,轉向南流至大津。南邊則會進入高樹市區中心。

  

到此先試問,什麼地方叫做鄉下?什麼樣的發展性質可以被稱為鄉村?以此,社會學有其定義說明之,但真正被定義的是數字評估統計下的指標,那麼心理定義呢?綜合性的定義是否有所不同?

  

新豐村裡有一間書院,在偌大的沿山公路旁、拓林巷裡的「慈恵善導書院」,於此書院出發延伸觸角去觸摸這個地區,從書院業務以及孩子的日常生活開始這些故事。孩子們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村莊,他們在書院裡學習愛與被愛,相互照顧、扶持著生活裡的這些日常,一起分工製作鳳梨果乾、木耳乾,過程中開始懂得責任心以及那些願意付出、喜樂接收的情節。對他們來說,書院是他們的第二個家。書院的業務包含在地小農的行銷上,將在地小農有機的蔬果包裝配送,並且把利潤回歸於小農本身,稍微平衡了蔬果賤價拍賣的景況。曾跟著與書院合作的王天成至其溫室協助植株的部分,手觸摸著土地上的棕色土質,邊聽著王大哥說的農事的經歷,綜合著這些人生價值觀,一個下午聽的津津有味,說實在還捨不得回家,還想繼續聽呢!這就是王大哥的魅力,在地的「力亮」,力氣的力、天光亮的亮。

 

  在高樹新豐的日子一天天走過,身上越來越多的記號都屬於這裡,包括腳步、呼吸和生活作息,不知道哪些能帶走、留下又或者永久保存。記得蔬果上的光澤,記得孩子們黝黑臉頰上的酒窩,記得的都小心翼翼放進口袋。

 

  不管是生活裡的哪個細節,都是滿滿的純粹力亮。清晨裡窗子傳來農事的機械聲,那是巷口阿伯在照顧他的作物孩子們,車騎著經過一片片果園,總有著阿伯、阿姨們佇立在田埂裡,烈日下的身影多麼炙熱深刻。有時候我們覺得如此生活著像是掙扎著,不知覺的會產生這些憐憫與上位思想,殊不知目前的看見正是一種在地的執著,台灣這塊土地更是被他們守望著。午後雷陣雨在高樹下著,夕陽在新豐村烙下一片力亮的未完待續,而這群人正在台灣角上佇立著,一拔力亮,撐住台灣角。

作者小檔案

陳孟佳
東海大學

東海大學哲學系升四年級,高雄女生,喜歡彈吉他唱歌,喜歡觀察人事物,喜歡在人群中看見美的即使不美的事物,有一點悲觀但卻足夠讓生命發酵,喜歡運動帶來的挫折和突破,腿肌比較多、腿一點點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