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花蓮福音部落 - 林芷君

「老男孩」的手創房間

Legar Kacaw,回鄉編織起屬於自己的社工之路

 

打開臉書,你可以搜尋得到它——「Legar_kacaw手創室」粉絲專頁。

它的「關於」欄寫著:「這是一位老男孩和他媽的手創『房間』,老男孩愛包成癡,進而走入了創造包包的行列⋯⋯」

 

老男孩今年二十九歲,從高中休學、回鄉工作算起,已經過了十一年。說起那間「房間」,其實就是工作室的模樣。它小小的一間,獨立在老家的前院裡。老家的房屋是一幢在部落隨處可見的兩層樓房,石磚砌起來的牆把空地和「房間」包在裡面。「房間」就在矮石牆入口處右手邊的角落裡。在石牆、前院、「房間」創造的空間之內,還有幾十隻貓兒,牠們每天在這兒玩耍、吃飯、睡覺。整座院落,處處充滿使用的痕跡,美地很質樸。

 

它的取名,讓人想到吳爾芙《自己的房間》。「自己的房間」,是自我得以安然現身的空間,在那裡,我們得以與自己對坐深談。這對從都市『逃』回來的老男孩來說,是最好的解藥吧。

 

老男孩在他還只是個男孩的時候,到城市念高中,城市運行的節奏感,害羞慢熱的男孩總是抓不住。十七、八歲,他休了學,回到老家,到超商打工了幾年,一邊在家鄉的進修部高中把學業念完。

 

男孩的姊姊在善牧基金會當社工,他看著姊姊的工作,辛苦,卻充滿實際在他人生活起到正面幫助的感動,「看到那麼多社工啊,讓我對這一份工作有嚮往。」與為積累金錢而汲汲營營的工作不同,「這個工作,既可以助人,又可以生活,鄉下也需要這一份人力。」因此,男孩決定重考大學、唸社工系。

 

然而家庭面臨的重大變故,讓男孩一度很想放棄。男孩的父親罹患了癌症,男孩必須一邊上課一邊照顧父親。後來,大哥的心臟也出了問題。家裡的情況一時沈重得難以負荷。生活壓力的擠壓,讓男孩幾乎要放棄學業,父親卻在離世前鼓勵他,希望他能完成大學學業,做自己想做的工作。男孩又有了堅持下去的動力。

 

歲月讓男孩變成了老男孩,卻也在生命的磨洗中,厚實了可以實踐理想的肩膀。「起先也只是把裁縫當興趣,後來誤打誤撞,把興趣跟社工的工作結合。」老男孩終於在家成立了自己的手創室。「與其把重心放在發展商業化的部落觀光建設,不如用心去培育人的技能。」社工與裁縫結合,讓沒有設備的人,也能夠利用他的工作室培養技能。老男孩期望能找到志趣相投的夥伴,讓工作室從養一個人開始、慢慢也許能養兩個、三個、四個⋯⋯,帶動部落的發展,他說:「只要肯願意去學習、願意跟同年紀的人做不一樣的事,其實在鄉下,有很多可以去使用的東西。」在老男孩的未來藍圖裡,除了鼓勵青年返鄉、輔導年輕人在鄉下立足,對於高齡人口比例極高的部落。他希望能做到提供部落老人們從事非勞力型工作的機會,不用再頂著大太陽下田。老人家們聚在一起做裁縫、編織,能聚會聊天,也能多一點平衡生活的收入。完成作品時,也會多一份成就感,所謂樂齡的生活,不就是如此嗎?

 

老男孩在自己的房間,找到了自己的路,一步一步,穩穩當當;一天一天,平平淡淡。這樣,就很好。

 

原來有一種逃亡,是跌跌撞撞,卻用越來越明晰地目光,走向自己想去的方向。

作者小檔案

林芷君
政治大學

喜歡慢慢⾛路,

⾛著⾛著,就能回到山海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