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台南菁寮教會 - 范雅雯

傳統文化的傳承

  2004年無米樂紀錄片上映,讓位在臺南後壁的無米樂社區名氣大增,也使得紀錄片中的主角們成了家喻戶曉的存在,帶動了當地的觀光熱潮。至今已過了十四載,紀錄片中那些為社區努力的人們仍然在自己的崗位上堅守,我們也在當地看見了好多的人,繼續的在為在地的文化保存做努力。

  有人將傳統的茄芷袋加上流行元素,變成側背包、後背包、小零錢包…..等文創商品,也有些人將在地的農特產-米,製作成米麩饅頭、糙米煎餅,還有將老街傳統的嫁妝文化,以嫁妝一牛車的活動讓遊客親自體驗傳統的儀式。不同的產業都試圖將農村傳統文化創新並運用發達的網際網路向外推廣出去,也因此吸引了觀光人潮,尤其在假日時菁寮老街總是有一車一車的遊覽車載著許多遊客來此旅遊。

  因緣際會之下我們認識了一位在當地工作多年的姊姊,她並不是原本就在菁寮土生土長的在地人,而是在幾年前受親戚之邀才來到了這個地方,然後就愛上了這裡的生活步調。在一次特別的機緣之下,她跟我們聊到了關於傳統文化、農村文化的保存。她認為將這些傳統文化做創新,利用觀光、販售這些在商業上及現實的利益是沒有錯的,畢竟不論是保存還是創新,更不用說人力資源,這些都需要有經費的支持,不然在這個科技進步、商業導向的社會是很難存活下去的。

  但是,她又提到了一個很重要的點,傳統文化最重要也最珍貴的是其背後的文化價值,傳統的東西並不是過時,而是以前記憶的結晶;傳統的延續並不是只為了商業利益,而是為了將從以前累積到現在的情感恆存。將其情感、記憶與傳統文化連結,讓年輕一輩的人能夠去了解農村的歷史記憶,文化故事。若能讓更多的人因為了解而喜歡,因為喜歡而保存,這樣的保存才能長久,接著才會有人想要繼續承接,這才是文化傳承最重要的目的呀。而現在傳統文化的發展往往容易走偏了原本的方向,太過於執著在現實層面、太急於想要做出成果,而忘了要在推出去的同時讓它的背後價值也被人們了解、喜歡,是最近常看見的可惜之處。

  聽見這番話我們著實地被感動到,很多時候在做文化創新時,確實經濟是支撐文化產業很重要的因素,但若能更加著重於背後歷史、保存的意義,讓人們是打從心底的知道這個有什麼意義?為什麼有必要保存?了解的人多了,就有更多機會被人喜歡,這些文化才能傳得更遠更廣,並且是更有溫度的被傳承下去。

  菁寮,很溫暖,有很多故事的地方,在這個地方可以看到很多傳統的農村文化,有著與都市截然不同的風景。現今已經有許多人為了它而努力著,期盼著有更多人能看見它的美好,並把故事繼續寫下去。

 

作者小檔案

范雅雯
臺灣師範大學

出生於苗栗,成長於台中,在台北求學的平凡女孩。熱愛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溫度,卻也享受著獨處時的寧靜。喜歡觀察生活中的人事物,在平凡中發現細微的美好。期盼自己能成為一個溫柔而堅毅的人,勇敢地擁抱著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