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日誌 - 屏東楓林教會 - 「蹲點·楓林」Ep14:魚苗洄游、雨夜讚美、母獅呢喃的古謠
魚苗到了海中成長茁壯之後,總會洄游到最初的故鄉
「魚苗洄游-成年禮」是獅子鄉公所所舉辦,為了傳承恢復殖民時期被迫消失的文化、歷史、禁忌、技藝...等,在耆老們的幫助下,為未來的幼苗做好準備。
我們有幸正巧碰上魚苗洄游這個活動,一系列相關的課程已經在上個禮拜交給小勇士們,那今天呢?今天則是古謠傳唱比賽。
母獅呢喃古謠傳唱
原住民族自古以來,因為沒有文字的記述,古老的傳統知識、禁忌…等等,皆由耆老們口耳相傳,以傳承至今,其中最常使用的方式即為「古謠」。而古謠比賽,正也是為了重振這傳統的文化,用新的編曲方式帶給古謠全新的生命,讓古謠能夠帶著歷史以及祖先的記憶,繼續流傳下去。
在古謠比賽中,我們聽到耆老組的長輩們,一開始雖然上臺好像都有點怯場的樣子,然而一開口開始唱,就好似完全不同人似的,自信大方地唱出他們記憶中的歌曲,眼神中更只有那站在身邊一同對唱的牽手,台下的眼神,似乎成為台上老夫妻們的祝福,而那甜蜜的曲調,也為台下聽眾們的帶來溫暖的感動。
我們也聽到社會組中,有像內文、內獅等聚落的長輩們,讓自己能夠享受在鋼琴的伴奏之中,唱出不同靈魂的古謠;也有像草埔的青年們,年輕力壯的活力讓古謠又有了全新的生命。
而國小組的表演,一個個的孩子們用自己,自信的高唱出那從祖先們傳唱下來的歌曲,雙手牽起屬於獅子魚苗的羈絆。
在這些表演的背後,我們也看到獅子鄉的上上下下,大家無不是努力的希望復興起自己家鄉的文化,這是對自己家鄉的認同,是對土地的認同,更是對自己身分的認同,讓我們不禁打從心底豎起的敬意,徹底地感到欽佩。
雨夜讚美
夜晚,楓林的天空布滿陣陣雨點,我們買了晚餐,回到教會時正巧的遇上正在準備明天事工的青年們。雖然因為有些人正在外地,讓樂團差一點缺了吉他手,最後還是順利的解決了,師母在開始的禱告中感謝著。我們原本想要提早離開,卻也被那美好的讚美聲所留在,靜靜地坐在教堂中,聽著詩歌,享受著當下的美好時刻。外頭雨點稀稀依舊,而我們卻在教會中得到庇護,不只是屋頂擋住的雨水,更是心靈中得到的平靜。
我們聽著頌讚的音樂,在楓林的倒數第二夜中,靜靜的躺進成年禮之中。
20180810聖旻
在讚美中成長
今天觀看魚苗洄游的活動,我想,不只是讓我有幸能夠沉浸在那已經被給予全新生命的古謠之中,更是讓我知道一切的成長都是在讚美之中,從大會開始的禱告,到結束的禱告,一切的榮耀都不是我們能夠單獨完成的,而是因為有神的愛,讓我們能夠在一起一同為了目標奮鬥。
在古謠傳唱的比賽中,我更是被那被上帝所憐愛的天籟所感動,雖然聽不懂歌詞的內容,聽著聽著,卻不知不覺的起了雞皮疙瘩,我知道,這就是被感動的感覺。
晚上,當我們坐在教會中聽著楓林教會的青年們練習讚美時,又是完全不同的感覺,每個人扮演好自己的腳色,用不同的方式唱出了一首詩歌,對比著外頭陣陣的冷雨,教堂內竟是讓人感到如此的溫暖與安心,好似所有的煩惱都沒有了,全部拋諸於腦後。
今晚,是在楓林的倒數第二個晚上,我想,我已經能夠體會為甚麼第一天來時,輔大的學生們每一個都那麼喜歡著楓林的感覺。
20180810彥碩
傳唱與傳承
蹲點倒數第三天,我們還在探索楓林的更多樣貌。
今明兩天是獅子鄉的成年禮儀式,「魚苗洄游」,而今天的主軸是古謠傳唱。古謠傳唱分為三個組別,分別為耆老組、社會組和國小組,每個組別各自有自選曲及指定曲。古謠傳唱的比賽主要目的在於傳承寶貴的南排灣族曲目,讓各部落的村民在傳唱歌謠之際,也能傳承部落的文化以及傳統。耆老組比較特別,每一組都帶來完全不一樣的古老曲目,甚至連評審兼南排灣民族學專家都讚嘆這是以往沒有記載的曲式。
/
而社會組則聚集了各個年齡層的部落居民,從大部分都是銀髮族的內文村,到活力四射、年輕人居多的草埔村等等,因此表演風格也相當多元。內文村的長輩較多,曲風就相對沉穩;而年輕人居多的草埔則發揮優勢,節奏變化靈活、更善於編排舞蹈。整體呈現出多變的樣貌及年輕的活力,讓人看得目不轉睛。國小組則是受限於少子化,參賽人數從九人到二十餘人都有,但整體而言變化不多(畢竟孩子們連母語都說得不溜就要他們唱歌確實是有點難度)。
沉浸在悠揚的古謠之中,時間便也隨之無聲無息地流逝,轉眼之間所有的組別都已表演完畢。讓人感動的不只是歌聲,還有獅子鄉各個部落的人們盡力保存文化的那份心意與努力。如同會場主持人所說的:「或許在文化傳承這塊,我們獅子鄉起步得比別人晚。但只要我們跨出第一步、第二步,我們很快就能跑起來,很快地就能追上其他的部落。」舉辦這個古謠傳唱比賽的目的並不在於爭個誰贏誰輸,重點在於怎麼透過這樣的活動,將這份文化一代接著一代的傳承下去。
/
說到傳承,不禁讓我回想起當時面試蹲點台灣的情景。「一手服務,一手紀錄」正是為了能夠好好地進行傳承,讓學長姐還沒達成的任務透過傳承的儀式得以讓學弟妹接手發掘更深的議題或看見其他的面向。當時的我是這麼回答的,現在的我看法依然,卻多了更多感觸。如果不是其宏學長的傳承,我們不會知道獅子鄉有巡迴醫療車,更不會經過一番波折後發現其實楓林沒有醫療車,反而是巡迴醫療從楓林出發,一路服務獅子鄉的其他村落。如果不是傳承,我們恐怕也得經歷漫無目的的遊盪生活,但我們卻能按部就班地完成拍攝進度。
最後的兩個晚上了,不禁想問自己,我們做得夠好嗎?
/
或許這個答案也不重要了。可以確定的是,未來交棒給學弟妹時,我們一定會將這些感動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