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日誌 - 屏東楓林教會 - 「蹲點·楓林」Ep6:散心、初訪專員、長照2.0的前世與今生
初訪、出訪
今天,我們和駐在獅子鄉分站的長照專員約好了訪談時間,預備好訪綱,初次拜蔡芝俊先生,也就是我們要訪談的對象。
/
雖然在前一晚以及今天早上,我們就已經拿了在衛生所供人領取的長照2.0相關文宣品,好好的研究過一番,卻也是在和蔡芝俊先生訪談的過程中,才開始對長照2.0真正的有了初步的概念。
/
前世
透過專員的介紹,長照2.0的前生是長照十年,當時的制度和現在不太一樣,適用的條件甚至還有分成山地原住民以及平地原住民,區分的標準是依靠原本的族群分布,並不是看個案本身的居住位置,而這個標準也在長照2.0中除去。當長照10年推動來到了民國106年,便轉變為現今的長照2.0。
/
今生
長照2.0,最大的不同就是「在地化」,為了要能夠深入每個地區中不同的情況,將長照專員派駐於各個分站之中,不同於原本統一一次派4、5個專員到一個地區收個案的方式,這樣每個專員更能夠掌握當地的情況,及時給予適當的協助。而長照的系統也並非只是單純的高齡照護,而是有一連串的條件以及分級,需要由長照專員給予評估後,依照最後評估的級別給予不同的服務。
/
在訪談的過程中,我們也了解到,長照專員在長照的工作中就像統合、傳達和協調的腳色,負責統合個案、傳達個案與機構之間的資訊、並適時協調個案與機構之間的關係,這也讓長照專員的腳色在長照推動的系統中顯得更加重要,包括如何進入社區、如何取得個案的信任、如何用個案能夠理解的方式傳達又不曲解政策的內容,都非常的考驗著長照專員的經驗與能力。
/
在今天的訪談中,我們很幸運的能夠從和蔡芝俊先生對話中了看見長照的前生與今世。長照2.0,仍然是一個成長中的政策,隨著時間的演進,還有服務過程中發現的不同人的需求,依舊不斷地在調整與更改,因此,我們勢必不斷的要去更新自己的資訊,曾能夠跟上這不斷變化的政策。
散心
結束了訪談,我們和楓林教會借了機車和安全帽,來到屏東的海岸旁,看著巍峨的高山和遼闊的大海,將心中這幾天累積下來的緊繃與戰戰兢兢的感覺一掃而空,蹲點的第七天,更新自己,繼續出發。
20180802聖旻
那兒將會有人被安排
今天,在結束了這場關於長照2.0的訪談後,我才了解,原來長照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一樣,只是照顧年紀大的老人而已,而是一個非常廣泛的範疇,照顧的對象也不是只有依照年紀區分,而是許多繁複的條件才能完成一個完整的評估。兒也在訪談之後,才知道原來長照專員為了要能夠評估個案,必須下多少功夫、花多少時間去學習和準備,才能夠給予個案最好的服務,為了長照的推展建立良好的溝通橋樑。
/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當蔡芝俊先生舉例他如何和個案解釋長照的過程,由於排灣族的族語並沒有有關於長期照護的詞彙,他只能將長期照護淺白的說出:「就是會有人被安排來你家照顧你幫忙你啦!」這也讓我想到,常常在專業的領域之中,尤其像是醫療相關領域,我們都會被自己的專業矇住雙眼,而忽略了被服務者也許並不能理解我們所說,這時,如何用簡單明瞭就不曲解原本意思的方式表達給當事人知道變成了很重要的一件事。
下午,和教會借了機車出去,看著屏東美麗的山海,心中一片寧靜。
/
蹲點第七天,更新自己。
0802彥碩
蹲下充飽電,跨出舒適圈
/
今天下午和楓林的長照專員進行了訪談,內容是討論長照2.0以及照專在長照2.0當中所扮演的角色。說實話,在這之前我們對長照2.0是不太了解的,就算看了衛生所提供的宣傳單仍然是一頭霧水。但蔡照專很有耐心地將他的工作範圍、長照2.0的運行現況及他平常如何訪視個案的細節都講得鉅細靡遺,讓我們對於長照2.0有很初步而完整的認識。
/
蔡照專是很熱情的人,也是很專業的工作者,當我們問到他有沒有在工作上遇到甚麼困難時,他只說了一句:「一開始難免會不適應這裡的語言和生活模式,但我們總是要不斷地給自己學習的動機,才能變的更好、也才能勝任自己的工作。」是啊,總不能只是駐足在原地,撞牆了就要想辦法開拓出新的道路,哪怕會跌跌撞撞,最後依然會成就更打不死的自己。
結束完訪談之後,我們沿著海岸線兜風散心。遼闊的天空、巍峨的山峰、碧藍的海。我們駐足停留,充飽電,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