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日誌 - 雲林口湖鄉老人福利協進會 - 二人組合登場&行前營筆記

我是阿喂。

前年冬天,我揹起十公斤的行囊,急於認識台灣以外的世界。飄蕩了三個月,我回到熟悉的台北。今年夏天,我和夥伴背著相機和腳架,準備去認識台北以外的台灣,想要更加了解這個島上正在發生的那些故事,想要記錄下以前曾發生過的那些記憶,想要小人物也有被看見的機會。

 

嗨,我是阿歐。

這是我即將升大四的暑假,我來參加蹲點,讓自己在流浪了一圈以後,再回到自己的本業裡來,藉此檢視旅途的辛勞是不是真的換來了一些成長。今年夏天,我在蹲點,或者說我從今年夏天開始蹲點。

 

今天阿喂阿歐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在行前營第二天,沈可尚導演的講座。

 

第二天近午,是沈可尚的課。他一來,便自謙自己不太會演講,希望大家提問題,回應他的問題多著重在技術面或對於短時間如何進行紀錄。收集了問題後,可尚也不一一回答,反先放起《野球孩子》的一個段落。影像從一群孩子們處於以男女生理構造為主題的健康教育課開始,漸漸帶出孩子們都在打棒球的背景。影片很短,只有十分鐘,緊接在後可尚打開了他的資料夾,分享他的對外的提案,他在每次寫提案時都會特別寫一段導演的話,總和作者所關心的議題與作者拍攝的動機。他透過此強調在如此短的天數中,我們首重找到作者真正關心的方案,宣揚社區所欲傳遞的訊息並非重點,而是找到我們真正好奇的,並且應當「突破政治正確的神話」。決定了自己所持的觀點與關注對象後,他才會進一步構思這部片的調性或是能使片子不同於人的奇特景觀。

再往下,可尚揭露了他的前製工作的縝密度,他會在拍攝前列出如同劇情片一般的分場大綱(甚至還略為分鏡)、實際序場、與訪談的規劃。雖然他說這些是他的安全感的來源,但有幸見此,實在讓人驚見在工作態度上可以成長的空間。最後,他與學員的問答時間,也帶出許多精彩的內容。例如讓我難忘的是,我當時提了「當我們愈拍攝的主題與被攝者的期望相左時,你會如何處理?」問著這個問題的時候,其實我想著的是接下來要做的畢製。他注視著我,說了好一段話,在這樣的對話裡,我感覺他不是在教授或應答一個問題,而是誠心地說出他心裡所想的。他說:方法有兩種,拿起攝影機來拍攝或坐下來討論。前者可能處於尷尬的時候,但很多時候,故事就是從此出現,我們應該去觀察與比對彼此的不同,或是探索你所不知道的他。答案雖然簡單,但內心的我卻被推往前一大步。

其後,當他在回答「當被攝者發生悲傷的事,如何處理觀察者與人兩種角色的兩難」與「如何面對錯過的鏡頭」兩題也都回答的十分精彩。短短一個小時的分享,有很多實務與基本觀念的收穫。歡喜之際,唯一擔心的是我們有幸能入寶山,最後有能力帶走多少寶藏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