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日誌 - 台南菁寮教會 - 0801 DAY5-開工前的準備

手語課紀實影片

今天沒有拍影片,所以就和大家分享手語課的影片!!

菁寮之美-藍晒圖

今早,沒有行程的兩人,決定把這幾日在菁寮所拍的照片製作成藍晒圖。均勻的把感光液塗上水彩紙,將印有圖案的投影片覆蓋在上面,用壓克力板和夾子固定後,放到太陽下曝曬十分鐘左右,直至圖畫紙變成藍灰色,再輕輕地用水把殘餘的感光液洗掉。今天的太陽很適合做藍晒圖,作品的效果很令滿意。

 

建成鉛桶店

下午三點,太陽依舊毒辣,但我們還是決定出門晃晃,於是就到了建成鉛桶店。阿們正在店門口修理噴灑農藥的機具,而我們則入內參觀,店中擺滿了大大小小各種不同樣式的鉛桶,也有迷你版的灑水器、鉛桶十分精巧可愛。待阿嬤忙完後便拉了張椅子邀我們坐下,陸陸續續也有許多左右鄰居加入聊天,而阿嬤說自從丈夫過世後阿嬤便一個人經營這家店至今,仍堅持著手工製作鉛桶的傳統技藝。還想跟阿嬤有,便有客人提著水桶跟阿嬤要阿嬤幫忙修理,而我們就先離開,待改日有空時再來聽阿嬤的故事並看看阿嬤的好手藝。

熱情的後廍里長

下午,在楊秘書的安排下,跟著楊秘書去茄芷阿嬤工作坊拜訪後廍里的黃正雄里長,工作坊的一樓陳列了許多結合傳統與現代元素的茄芷袋,讓茄芷袋也能客製化、流行化。在最初,茄芷袋是使用藺草手工編織,後由尼龍網布取代。而特別的是去年雙十國慶舞台的設計就是採用茄芷袋的元素,以紅、藍、綠相間為主視覺色調,透過茄芷袋編織的概念,象徵「團結交織,台灣會更好」,使茄芷袋這個台灣本土產業爆紅。
之後又到了黃里長的家中參觀古早碾米工具「土礱」,土礱是用來將收割下來的稻米去穀,去穀後的稻米即為糙米。造型類似石磨,主體是由竹子及土製成,聽里長說製作土礱的老師傅很堅持製作的時程,約在9.10月才會製作,因為那時氣候較乾燥,竹子可以保存較久,可見師傅對於品質的堅持。我們也有親自嘗試使用土礱,實際操作後才知道需要熟練的技巧及足夠的力道才能順利的推動,讓我們感受到了以前生產稻米的辛苦及珍貴。


鹽水夜市

晚上,騎著六台摩托車穿梭在田間的小路,出發到到鹽水夜市吃晚餐,沿路上因為我們對路況不熟悉,大家還會放慢速度指引著我們。大家邊逛邊聊天,買著各式的食物彼此分享著,今日又畫下一個幸福的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