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日誌 - 屏東內埔鄉黎明社區 - 0820第八天蹲點-一起來做紅龜粿
![](https://youth.chtf.org.tw/sites/default/files/diary/1215222669.jpg)
我們對這個社區的情感已根深蒂固,
不管到多久的以後,
這裡都會是我們最溫暖的第二個家。
慢下來去享受生活,
就會發現每件事都有它的意義存在。
今天是第八天,
我們每天都在倒數,
每天都像最後一天充滿不捨,不捨19天太短,
總想著自己到底能留給社區什麼,
社區給我們的太多,
每天都有太多的感動,太多的收穫。
有時候,
那些收穫一時之間無法全部都紀錄下來,
但不知在未來什麼時候,
當我們遇見了,
都會是我們最好的養分。
來到黎明社區,
每天出現在自己身邊的,
都是有熱忱、有理想、有抱負的人。
看著大家努力的樣子,
都漸漸在我們心中埋下了種子。
相信有一天,
我們的種子也會長大發芽成能夠去感染別人的大樹。
今天,我們一起做了紅龜粿。
這是過去在社區裡幾乎大家都會做的古早味點心,
但隨著時代演變,
在這個古早味即將被遺忘的世代,
當這個記憶再次被挖出來,
就會為那些長輩帶來說不出的感動。
因為有一群人的努力,
積極為社區進行各種推廣與改造,
為的是讓社區更進步。
他們試著把紅龜粿結合各種與過去不同的食材,
運用在地現有的東西,
利用創新的作法,
創造出屬於黎明社區獨一無二的美食,
成為當地的特色。
看著一大群長輩做的不亦樂乎,
分享著過去他們製作紅龜粿的故事,
現場散播著溫馨的氣氛,
這樣透過食物一起尋找回憶,
真正凝聚了大家的情感。
黎明社區的紅龜粿之所以特別,
是因為他的內餡與其他地方的不同,
今天,
是我們第一次親自體驗紅龜粿的製作,
製作出了不同顏色的紅龜粿,
真材實料,
後續還要嘗試更多不同的搭配,
無論是內餡或外觀的呈現。
而實際下去做之後才發現,
他的步驟真的是很繁雜阿~
我做的第一個還黏在模版上拿不下來,
拿下來之後就毀掉了xd
那是因為油抹太少。
大家一起做了非常多,
也都越做越好,超棒~
在我們做紅龜粿的場地旁,
有些人在剪檳榔。
剪檳榔是在這個社區隨處可見的工作,
因為社區裡種滿了檳榔樹,
也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在種檳榔,
因此來到這裡,我們當然也要體驗剪檳榔阿!
我們就過去和正在剪檳榔的阿嬤搭話,
很快的,
阿嬤就將她手邊的器材給我們,
讓我們體驗剪檳榔。
但說真的第一次剪還真的很難,
一直不知道剪哪裡較妥當,
而這些阿嬤們每天這樣剪,
都超熟練的。
結束之後,
我們又回到了活動中心,
在回去路上,
遇見了昨天有到老村長家的阿伯,
馬上我們就開始有說有笑,
還被說我們"足好嘴"(台)^_^
現在在社區裡,
只要是跟我們有一面之緣的人,
都已經在我們的生活中留下了印記,
常因為一次的搭話,
造就出下一次巧遇時的熱情招呼。
傍晚和總幹事在活動中心,
又再一次的開啟了深度的談話,
又是一次成長時間。
每次聊天,
都會帶著滿滿的收穫回家。
沒有人是義務要幫忙別人,
因此,
當我們遇見了一個願意不斷提供幫助、不藏私的經驗分享的人時,
是極其的幸運,也該好好珍惜。
有一個人,
願意傾聽我們的想法,
利用他過往的經驗給予我們建議,
依據我們的需求提供我們幫助,
還不斷地鼓勵我們,
讓我們感動中帶著滿滿的感謝。
他說:
「想要有一個完整的好故事,就必須經過三個步驟-發現問題、了解問題、解決問題,重點就是要看得見問題的轉折」、
「我們應該要實際參與、體驗所有活動,並且在體驗的過程中邊提供意見,讓活動能增添新的想法及創意。」、
「生存與生活的差別?」,
還有太多太多...
還為了我們把原本在九月舉辦的社區大活動往前移到我們蹲點這段時間,
給我們舞台,
讓我們有機會和大家分享這段期間的所見所聞。
到了晚上,
我們也算是參與了黎明社區發展協會的理監事會議,
原來,
社區內是這樣運作的,
一群想為社區做事的人共同討論出共識,
為社區做出妥善的規劃。
而就像之前課程有上過,
一個團體中會有負責統整、負責給意見、負責當帶領者和其他角色的人,
相互配合,
讓討論達到最大的效果。
會議結束後我們騎著腳踏車回家,
途中經過前幾天路過隨機拜訪的阿公阿嬤家,
他們便很熱情的和我們打招呼,
邀請我們過去和他們聊天,
但因為家裡還有一攤,
因此便委婉拒絕了。
我們說:「我們必須做作業」,
他們回說:「你們應該要說今天有點累需要回家休息。」
雖然不知道阿嬤說這樣的話是什麼意思,
卻帶有著親切感。
回到家,
繼續和我們最愛的〔家人們〕談心說笑,
聽說葛格和把拔從昨天等我們到現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