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日誌 - 廖翊婷 - 第八章:山裡的夢想家

「如果我是一棵樹,土地就是我的根,是我站的地方。我的爺爺將這片土地傳給我爸,我爸再傳給我,我也要把它健健康康的傳給下一代。」

 

從假日農夫到全職農夫

果農朱昌輝先生,畢業於文化大學園藝系,原本是個上班族,只有週休二日才會回到這片由爺爺傳下來的土地工作,是個典型的假日農夫。

基於對農業的興趣以及對土地的願景,昌輝叔叔一直想要在農法上有所突破,希望能不用農藥施作,為兒女留下一片健康的土地。然而因為一週只有兩個工作日,讓他不得不繼續採行慣行農法,也就是一般採用農藥以及化學肥料的栽培方式以保障柳丁園的產出。

溪底遙的出現及其致力推動無農藥種植的理念,讓昌輝叔叔的夢想有了實現的可能。六年前,經朋友居中牽線下開始與溪底遙學習農園的合作,也讓他下定決心離開原有工作崗位,致力於果園的工作。

 

六年等待只為一個夢

要完全放下在外頭已有一定成績的辦公室工作回歸果園,沒有想像中容易。既然決定要當個全職且採行無農藥工法的果農,就必須有健全的心理準備。

「作農難大發」是第一個要認清的事實,無論採行何種農法,都必須看老天的臉色以決定今年的收穫多寡,有時一個颱風經過就能掃去一整年的辛苦,然而收入不穩定只是眾多挫折裡的冰山一角。

在過往有機觀念尚未普及的年代,從慣行農法轉入無農藥施作,由於對資材不熟悉,無農藥的栽培觀念又與當年課堂所學相衝突,缺乏前人經驗加上多數農業學家的不看好,遇上問題常常得靠自己摸索。

採行無農藥的施作方式,要適應的不只有果農,果樹及土地也需要時間調整,然而一個調整就是六年過去,直至今年,柳丁的產量終於達到以前採用慣行農法時的一般水準。

昌輝叔叔笑說他終於熬過那些比在外上班壓力還大的日子,一抹微笑的背後是汗水、是煎熬,還有看到目標漸漸達成的成就感。

 

有機農業的目標不應該在賺錢

投入大筆時間與精力換得與慣行農法不相上下的產量並不能滿足昌輝叔叔,如何種出比別人好、比別人漂亮的柳丁讓其他果農相信這套方法可行,進而願意跟進是他的新目標。

由於目前採行無農藥工法的農民不多,導致市面上有機作物的量也不多,價格較施行慣行農法的作物高出許多,如此一來能享受到好處的消費者,往往只限於金字塔頂端。

「有機農業要普及,生產者的心態就不該著眼於暴利!」昌輝叔叔提到近年許多人看在市場價差大而相繼投入有機農業的現象,忽然變得嚴肅。

要使有機農業得以永續經營並普及,從上游的生產者到下游的消費者,都必須建立友善環境、有益健康的共識,否則有天暴利不再,這些年好不容易費心建立起來的產業鏈將面臨崩解。

 

不當「沒有知識的農民」

經歷過那些在外打拚的日子後,選擇返鄉耕耘的昌輝叔叔相當珍惜如今得來不易的成果,對於對農業存著嚮往且有心投入的年輕人,他建議先出外走一遭,好好看看這世界後,再回歸土地。

在現今的國家政策方針下,農業是相對弱勢的產業,在外頭的打滾可以使人眼界大開,也能帶給自己更多衝擊,將這些衝擊與回饋帶回土地,可以對這片土地有更多的想法,並且有能力將理想實現。

「沒知識的農民」是過去昌輝叔叔的主管常用來罵人的詞彙,要擺脫這樣的刻板印象,就需要更多有見地的人才來推翻。

 

土地是我的根,我站的地方

訪談結束後,我們從山上的倉庫放眼望去,是滿山的柳丁樹。昌輝叔叔深信要先有健康的土地才能有健康的果樹,進而有健康的人,而如今他的夢想正在這片由前人傳下來的土地上一點一滴地實踐。

「如果我是一棵樹,土地就是我的根,是我站的地方。我的爺爺將這片土地傳給我爸,我爸再傳給我,我也要把它健健康康的傳給下一代。」昌輝叔叔堅定地說道。

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