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日誌 - 屏東 赤山社區 - 番外篇01│月寶阿嬤的檳榔園

《阿嬤趕著回家做什麼呢?》
今年七十八歲的月寶阿嬤,是在地的赤山人,從年輕就開始做農到現在。最初台糖在赤山種植大量甘蔗時阿嬤的工作是負責幫忙搬運,之後改種植水稻約十六年,後做了十五年鳳梨工,兩年前退休才開始在自己小小的一分地上種植檳榔。
「我的手就是做鳳梨才變成這樣,一直去折她的幼苗都變形了。」、「我的膝蓋都換過,腰也有開刀。」和許多赤山的阿公阿嬤一樣,鳳梨在赤山人身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阿嬤匆促的想結束對話,一問之下才發現原來等一下要去檳榔田裡撿掉下來的檳榔葉,這樣走起來才不會滑倒受傷。「我跟你一起去!」一聽到要做農活的我們二話不說的報名,「真的假的,當然好啊!」阿嬤開朗的笑著回應我。
我們跟在阿嬤機車後,一路上遇到了幾位上午才在據點見過面的阿嬤們。「大學生說要來幫我撿檳榔葉啦!」阿嬤逢人就大聲的分享著。彎過大家口中俗稱的大廟 ——慈愛宮後,阿嬤的檳榔田就在不遠處的大馬路旁。
推開上鎖的紅色柵欄,有一處供大家小憩的亭子,「大家都在這裡休息,還會一起唱卡拉OK。」聽到這邊的我會心一笑,原來這就是屬於阿公阿嬤種田之餘的小娛樂。阿嬤拿起斷掉的掃帚當作拐杖,帶著我走入她的小天地。
不像一般的檳榔園,雜草叢生且參差不齊,阿嬤的檳榔樹是整齊的一排一排種植,雜草也不多,不但舒適也方便行走。「我來就好。」我左一個右一個的快速幫阿嬤將地上掉落的檳榔枯葉都堆積在一旁,三兩下便完成了今天下午的工作。
「大學生說不要讓我彎腰,都幫我撿好了。」回程路上遇到相同的一批同學,阿嬤再次興奮的分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