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日誌 - 彰化溪州莿仔埤圳 產業文化協會 - 20180810-初見

一踏上員林火車站的月台,映入眼簾的不是廣闊到荒涼的農田,而是一棟棟高樓建築和繁華的喧囂聲,慶幸著這裡是自己熟悉的景色,同時也矛盾得因過於相似的環境感到失落。可是一切隨著公車前往溪州,才慢慢揭開舞台的布簾,真正進入溪州這塊土地。

按著接頭人—宛萍姐給的地址,到達了成功旅社,具有年代感的建築裝飾和書店擺設,先前在臉書粉絲團上看到的特色農產品都陳列在店裡,精緻包裝過的尚水米正擺在櫃檯的桌上。走進後方,左側的小型咖啡吧檯和飲品菜單,讓整間店像極了時尚的文青咖啡館。熱情的宛萍姐招呼我們趕緊享用午餐,坐在低矮的長凳上,桌上滿滿的三道菜,內心對於此行的最後一絲不安感在這豐盛的招待中終於一點一滴的消失。

雖然宛萍姐嘴上說他們其實沒做什麼事情,但在簡短的協會介紹中,我卻看到他們對於溪州的認真和用心。擔心現在小孩對於土壤的誤解,認為骯髒而不願接觸,積極想打破人們與土壤的隔閡,而舉辦的黑泥季,想藉此拉近兩者距離。擔心過去農業文化的流失,而給予我們這次訪談的主題,去莿仔埤圳的水源地,進行採訪。

溪州雖有生產不少農作物但卻因缺乏一個主要的特色產物,而因此一直默默無名,談到在地收產最多的芭樂也因名氣不響亮,採收裝箱的箱子上始終無法打上溪州的名字,而是以社頭等其他地名送到市場,她自嘲的口吻,讓人深深感受到他們的無奈。

IMG_5805.JPG - 溪洲0810

下午去了位於農田旁的協會辦公室,問了協會的總幹事慈慧姐才知道,辦公室之所以建在這,是由於離田地比較近,和農民溝通和辦事以較方便。辦公室外的芭樂和龍眼,各個結實累累,好似協會每個人為這片土地貢獻的熱情一樣茂盛。

躺在民宿的竹蓆上,內心期望自己也許能在這十五天內幫上一點忙。

夜色尚未全黑,卻已開始期盼明日的陽光。

 IMG_5820.JPG - 溪洲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