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日誌 - 桃園新屋愛鄉協會 - 第十日 〔78℃的記者來訪〕
2018/07/24
「拿慣相機的我們,難得走進別人景深,卻顯得手足無措。」
在社子島拍攝紀錄片三年,每次拍攝訪談後,我們難免會偷偷討論當天那些被攝者上不上鏡、怕不怕鏡頭、在鏡頭前會不會變一個人等等的閒聊。沒想到今天成為被閒聊的對象了。
自信的說出理念和思想不難,難的是鏡頭在面前,總是覺得稍微彆扭和不自在。
從一早抵達范姜古厝、石滬藝棧第二會館、綠色隧道、觀海亭附近海邊的修石滬體驗、和長官們的交流分享會、晚上用餐、夜遊永安漁港...,整天的行程,宛如這十天的濃縮版。過程中常有記者側拍我們工作中的畫面,空檔時也有安排訪談,當中最受關注的莫過於我倆與社區的連結、服務及影響的狀況。印象最深刻的是年輕人show吧的兩位同仁,相較於其他記者,他們的主題更聚焦青年與社區的凝結,因此重點採訪我倆,在海邊甚至開起直播節目,由我們介紹石滬。大概是年齡相仿,他們熱青年的企劃也一直是我們關注的議題,像城市浪人、鮮乳坊、島人、圖文不符...,所以後來交流特別深入,收益良多。
這趟行程讓我們開始思考這十天的點滴。協會活動的場域遍及整個新屋區,甚至觀音、台中;活動項目從石滬國際研討會、夜觀、籌備地景藝術祭、修築石滬、陶藝製作、到繪畫班等等...,每天忙碌緊湊的工作節奏,我們必須很快速地適應,跟著協會到處跑,有便車就搭,有大哥大姐家開伙我們就到處蹭飯,將這一切側拍,然後放上粉絲專頁分享。我們的生活和其他數位好厝邊很不相同,服務更是另類。新屋愛鄉協會已有穩固的基本盤可運行,只是目前正推廣小旅行及工作假期缺乏有系統且有包裝的行銷策略。協會所缺乏的、我們年輕人能提供的,並非一時半刻能成就。我們對於服務的共識,便是完成修築石滬教學示範帶,及石滬價值的宣傳短片,以供協會行銷使用。雖然這項幫助只涉及協會工作項目的一部分,但我們相信,這將會是石滬保存的一大步。
這些日子裡,沒有執行教案、沒有設計課程,但我們正紮實的認識土地,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不斷田野調查,不斷建構人際網絡。這個社區的發展性很廣,每項議題都值得深入考究,必須不斷的挖掘,找出問題的核心,然後來日再訪,完成更多的服務與紀錄。
78℃,何其有幸,這些七上八下的小日子,終將累積成我們全台蹲點版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