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日誌 - 臺南 黃絲帶愛網關懷協會 北區教室 - 𝟎𝟓:𝟎𝟎|「不會累啦!」

早上8:20,跟著協會的單車隊,我們出發了。
我們提早到了協會,7:30的集合時間,我們記成7:00。但令人意外的是,協會的門已經開了,裡頭只有一個孩子,起固。這孩子,永遠是我們的「超前部署代表」。
接著,小郭、阿玴也來了。阿嬤說,阿玴是自己吵著想早點來,果然一來就找我們玩一起釣魚、烤肉遊戲。這群孩子對協會的依賴與依戀,讓人忍不住會心一笑。
.ᐟ.ᐟ.ᐟ 五十公里的意志力 .ᐟ.ᐟ.ᐟ
這趟旅程從北區教室出發,第一段路,孩子們像是充滿電一樣,每次我們問「還可以嗎?」
聽到的總是「不會累啦!」、「超簡單的!」
但,真正的挑戰,才剛開始。
到了四草大道,傾盆大雨毫無預警地灑了下來。我們停在路旁,將雨衣穿上,再次啟程。雨勢大得讓人睜不開眼,即使握把濕滑,即使雙手不斷被斗大的雨滴無情敲打。
我們原以為,會有人喊累,會有人說想上公務車休息——但完全沒有。
他們一個個握緊車把,奮力繼續踩,沒人說一句放棄的話,反而在雨裡彼此鼓勵:「快到了!再一下下!」
就算是年紀最小的二年級弟弟,也咬牙騎完了這五十公里。
那一刻,我們看見的,是一群堅持到底的勇者。
.ᐟ.ᐟ.ᐟ 回家與歡迎 .ᐟ.ᐟ.ᐟ
當我們回到北區教室,其他孩子打開門,像在等著迎接英雄歸來。
小宇跑過來,對老師說:「你平安回來了!下次出去,也要平安回來喔!」
這樣真摯的祝福,讓我們的心暖了好久。
.ᐟ.ᐟ.ᐟ 社工與教學的另一課 .ᐟ.ᐟ.ᐟ
傍晚,我們和靜瑩姐、小揚老師開了一場反思會。
靜瑩姐教我們畫「團體動力圖」。
當帶領活動時,觀察孩子的互動,誰跟誰產生連結?誰和誰有衝突?
用箭頭、閃電記錄下來,這樣就能調整下一次的座位、分組或活動設計,避免同樣的問題重演。
小揚老師則分享了「解構遊戲」的技巧:
一個遊戲能變出多少種玩法,關鍵在於調整長度、距離、高度等等元素。
最後,老師們提醒我們兩個帶活動的核心:
「關聯前知識」:讓孩子把新知識連結到舊經驗,這樣才能真正學會。
「賦予意義」:讓孩子知道「為什麼要學」,這才是激發動機的關鍵。
還有一個提醒讓我們印象特別深刻:
「孩子可以有情緒,但不能有過多的行為。」
情緒是可以被理解的,但行為必須有界線。孩子可以哭、可以生氣,但不能用這些情緒去傷害別人。
今天,騎在雨中,看著孩子的堅持;
傍晚,聽著老師的分享,思考著我們的責任與初衷。
這不只是一趟單車之旅,
更是我們在這裡,
和孩子一起學會不放棄的一天。
📍我們不趕時間 ——蹲點第五天結束,明天有木箱鼓測驗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