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日誌 - 花蓮 羅山社區 - 11|一戶一菜

今天是羅山「一戶一菜」的父親節活動,我們一到廟埕馬上感受到社區的生命力與情感交流,因為前幾天有到綠色照顧計劃跟阿公阿嬤們互動,阿嬤們一看到我們就熱情的邀請我們坐到他們那桌,但我們已經先入座了,只好謝謝阿嬤們的好意,那時我們的內心開始出現了對羅山的歸屬感。

羅山及附近的村落一帶大部分人口組成是客家人,社區的媽媽們組成「客家山歌團」,在各式活動中演出,每週二晚上都會到社區發展中心請老師教課並練習,這次在一戶一菜的活動有幸聽到山歌團的表演,真的震撼到我們了⋯

吃飯的過程中,我們第一次跟「陽光三葉草」的創辦人之一美智子聊天,她跟我們提到羅山想辦自然教育幼兒園,但計劃的過程遇到了不少難關:當地家長認為小朋友平常就可以跟大自然相處,還不用學費,並且讓小朋友讀書,是希望他們讀的東西對未來生計有幫助,所以雖然這項計劃有日本老師願意來授課,目前卻還招不到學生。我們在聊天的過程中感受到美智子的無力及嘆息,也了解到「自然教育」在台灣父母的觀念改變中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聊著聊著餐席也差不多告一個段落,我們跟著村長幫忙收拾辦桌用的大桌子 - 刷洗、搬運,這時也看見了村落的人口組成確實幾乎是中、老年人及小孩為主,年紀大的長輩雖然有些仍在聊天吃酒,但有些也起身幫忙搬運器材,果然中間青年族群的斷層依然存在啊。


將場地收拾妥當後,第一次見到的月娥阿嬤居然找我們去他家聊天!
阿嬤熱情的跟我們分享10年前來借住阿嬤家的學生們最近做的羅山時光機影片,一幀一幀的跟我們講解畫面,這個人是從哈爾濱來的、那張照片是在隔壁田拍的,阿嬤全都記的清清楚楚,細細描繪每幅畫面,讓我們也像是待在那個當下,認識了那麼一群友善的人,我們不多說,只是陪著阿嬤回憶那些她所珍愛的人們。
月娥阿嬤雖然年紀不輕,但依舊盡自己所能的為社區服務,是村內唯一的女巡山員,也是社區發展協會幹部,甚至還參加了山歌團!讓我們沒想到的是,阿嬤居然已經做阿祖了!不禁讓我們驚嘆,阿嬤子孫滿堂卻精彩的活出了自己的燦爛人生。


13:55我們跟月娥阿嬤聊完馬上趕去製作笙笙不息的竹炭粉體驗遊程,並執行服務-拍攝廣告的計劃,公司的負責人之一金剛帶著我們操作,不厭其煩的回答我們各種奇怪的問題,人真的很好!公司的光線也美炸,讓我們順利的完成當天的拍攝。

完成工作後,金剛帶我們到旁邊參觀他的木工廠,我們兩個眼冒星星的看著每個木工人都會憧憬的器材、木頭材料,金剛每跟我們介紹一樣器材我們都像鄉巴佬一樣驚嘆連連哈哈哈哈,金剛還拿了檜木原木材給我們聞,只重新打磨就香氣撲鼻。最後還被推薦了富里車站附近的在地綠豆沙餅,決定今天就買來吃!
騎到富里車站,我們意外的破戒都市食物,買了涼麵回家享用。

今天是充滿了各種驚奇的一天!回到住處我們都累趴在桌上,但內心的充實及滿足久久不曾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