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心得 - 彰化縣 莿仔埤圳產業文化協會 - 鄭壹芸

在大庄村的這段經歷,讓我對生活、對人、對社區有了前所未有的理解與感受。作為一個外來者,我原本以為自己只是短暫的訪客,能帶走的,也許只是對農村生活的一些片段記憶;然而,實際上,大庄村給我的,不只是記憶,而是一種深刻的生活啟發、一種心靈的滋養。

我常常感到迷茫,對自己的人生定位和價值不確定,但看著村裡的人們每天閒適而充實地生活,他們對彼此的關心、對外來者的善意,以及對土地和社區的責任感,讓我重新思考了信任與生活的意義。他們對外來人毫不設防,坦誠地分享生活的智慧與故事;他們相信人性是善良的,而這份信任與尊重,也感染了我。看到這樣的生活方式,我感受到:與其對世界充滿懷疑,不如相信每個人都有善意,而自己也可以將善意延伸出去。

農村價值的核心在於連結與韌性。土地不是單純的生產工具,它承載著文化記憶,也塑造了社群的秩序。大庄村的人們用日常的耕作、照顧長者、維護水圳的細微行動,維繫著整個社區的運作。他們的生活節奏看似緩慢,卻蘊含著對資源的尊重、對環境的理解與對彼此的責任感。這讓我反思,現代都市生活中追求效率與速度的我們,是否忽略了生活的本質?在大庄村,我學會了耐心,也學會了理解努力與收穫之間的自然關係。

更重要的是,大庄村的人教會我什麼是真正的互助與社區價值。這裡的人會為鄰里付出,即使不求回報,他們也願意維護社區的和諧與安定。這種生活方式提醒我,社會的穩定不僅來自制度或規則,更來自人們彼此之間真誠的連結。農村的精神,是每個人都理解自己的行動如何影響整體社群,也願意承擔這份責任。這份價值,在現代都市中往往難以見到,但卻是真實而有力量的。

「與泥共好協會」的存在,則讓我看見無私奉獻的力量。他們不計成本、不求回報,只為了支持社區、推動農村生活的活力與持續。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好」的意義:不只是做好事,更是以身作則,把社區、土地和人心放在首位。他們的努力提醒我,社會的善意與改變,有時不需要宏大計畫,只需要默默付出與堅持的心。

在大庄村,我也重新理解了時間的價值。農村生活的節奏讓我意識到,人與土地、與鄰居、與環境的互動,無法急於求成,而是需要時間去沉澱與理解。每一次交流、每一次互助、每一次微小的關心,都是社區持續運作的關鍵。這種對時間與生活節奏的尊重,是農村價值的重要一環,也是我在都市生活中難以體會的寶貴智慧。

同時,大庄村給我的啟發還在於信任與真誠。這裡的人們對我們這些外來者,沒有戒心,也沒有疏離。他們把我們當作自己人一樣對待,分享生活、分享故事、分享智慧。這份信任,讓我感受到社區的溫度,也讓我反思自己:是否能以更開放的心態去看待周遭的人與事?是否能相信世界上多數人是善良的,並以行動去回應這份善意?

農村的價值不僅在於耕作和生活方式,也在於一種文化的傳承與生命力的展現。大庄村的人們用自己的生活實踐,維護了文化與社群的完整性。他們的努力告訴我:社區的價值不是單一的物質,而是由每個人的責任感、信任感和互助精神共同構築。這是一種可被傳承的力量,也是一種可以讓外來者深刻感受到的溫暖。

這段反思,讓我深刻理解到:生活的價值不只是個人的成就,而是與他人、與社區、與土地的連結。大庄村與「與泥共好協會」教會我,真正重要的是看見他人的需要、付出善意、建立信任,並以自己的行動守護社區。這份精神,比任何物質或外在的成功,都更加可貴,也更能支撐人的內心。

我也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與態度。大庄村教會我慢下來、觀察生活、理解節奏,也讓我明白信任與互助的力量。農村的智慧提醒我,人與人之間的善意、土地的韌性、社區的互助,都是維繫生活美好不可或缺的元素。我學到的,不只是農村的生活方式,而是生活態度與價值觀的啟發:相信善良、珍惜資源、尊重節奏、理解責任,這些都是村莊帶給我的寶貴收穫。

這些反思與體悟,將長久影響我對生活、對社會、對他人的態度。大庄村讓我明白,幸福不僅是個人的成就,而是對他人、對社區、對土地的關懷與付出。村莊的精神與農村的智慧,讓我相信,生活可以更加溫暖、有韌性,也可以讓每個人以善意與責任感,將世界變得更好一點。

 

作者小檔案

鄭壹芸
國立中正大學

準備好了嗎?是的船長!嘟—我是來自鳳梨田的鄭壹芸,大家可以叫我波波。熱愛攝影,捕捉生活中的美好,常天馬行空,書寫是我與世界的銜接窗口。今年暑假與依霈一同跨出舒適圈,嘗試這個與眾不同的活動,期待我們能突破自我,並一同好好感受,好好享受。準備啟航,出發哞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