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心得 - 臺東南迴健康促進關懷服務協會 - 李倩宜

「我對蹲點的第一印象是這樣的......」
對我來說「蹲點•台灣」這個計畫既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在二十年的生活當中,我從未參與過需要待上十幾天的志工服務活動,算是一個毫無經驗的菜鳥;而熟悉的是,因為大學就讀的是助人專業的社工系,大一大二的必修、選修課程都與服務息息相關,課餘時間也曾到鎮上的機構服務。儘管如此,我仍常常問自己:為什麼想做這些?又為什麼要做這些?
是出於使命感?還是希望藉由服務培養軟實力──溝通、合作、領導與同理心?抑或只是單純想帶給需要陪伴的人一些溫暖?直到現在,我好像都還沒有找到確切的答案。也正因如此,我帶著疑問與好奇心,來到「蹲點‧台灣」,尋找屬於自己的解答。
「那是一個使我茅塞頓開的契機。」
我們的蹲點地點在台東南迴,那是一片靜謐如世外桃源的地方,沒有城市的喧囂,只有單純的山與海。能有機會在這樣的環境裡生活十五天,對我來說非常難得,本以為自己可以放慢腳步,好好感受「慢生活」。然而現實並不如想像般簡單。當我們抵達時,一個颱風剛過不久,南迴地區連續好幾天豪雨不斷。加上文健站週末不開放,種種原因使得我們能與加津林文健站的長輩真正見面的時間還不到一半。短短幾天,關係是否能建立起來、服務的實感能否出現?這些都讓我焦慮不已。
蹲點開始後的前五天,內心有一種迫切的渴望——希望有人能記住我,但本就不擅長聊天的我,加上語言不通的隔閡,讓這一切變得更加艱難。幸好自己沒有因此放棄,在不斷嘗試之後,到了第六天,我終於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感觸。
還記得當時遇到了一位95歲的vuvu。她已經連續六年,每天都在筆記本上寫下自己的心情日記。對於有著「三分鐘熱度」的我來說,這幾乎是難以想像的事。
當我問起她心情不好的時候怎麼辦,她笑著回答:「我在來文健站的路上,就把壞心情丟掉了!」短短一句話,不需要複雜的語言,就把生活智慧展現得清清楚楚。
我想,這正是我至今仍深深感慨的原因——在她身上,我看見了「認真生活」的具象化。上了大學以後,總是忙於課業、社團、打工與各式各樣的行程,想要充實自己的人生,卻常常忘記做這些事的初衷,困在焦慮與忙碌之中,忘了享受、感受、體驗生活。反而是這位vuvu,用最單純的方式提醒我:生活,不只將事情完成,而是好好體會過程。這也讓我想起楊力州導演在行前訓練時所說的那句話——「要觀察裂縫間的隱隱透出」。
「最難能可貴的,是相遇。」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服務」不是單方面的付出,而是一種雙向交流。文健站的vuvu曾告訴我們:「有你們這樣的大學生來到部落很好啊!年輕的活力,才會讓地方更熱鬧!」聽到這些回饋的同時,我也想要感謝加津林部落、土坂部落與方舟教室的大家。謝謝你們用日常的鏡頭,教會我如何停下腳步、用心感受身邊的大小事,並從中活出屬於自己的完美日常。
最後,更要感謝「蹲點•台灣」計畫,讓我有機會與這些美好的人事物相遇。
Maljimalji, masalu!
作者小檔案

哈囉大家好~我是倩宜,超級愛吃,喜歡解鎖在地美食,除了食物以外也吃下好奇心,化作前進的動力!
把每一次遇見都當成宇宙的提示。
今年暑假,我準備好踏上一段未知又充滿驚喜的旅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