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日誌 - 嘉義 古民社區 - ep.7:淨化身心│漫遊在田間

節目開播一週,主持人在古民製作出各種節目單元,綜藝、實境、談話節目等。
今日我們回歸大自然,計劃來場田園治癒之旅。

 

《欣•古民尋齊》

「蹲點•台灣」贊助播出

 

集數:第七集 - 廟口阿公贊助播出(感謝阿公的運動飲料)

節目開播時間:2025/08/17  16:22

 

假日的新港街頭充斥著觀光客,我們秉持著溫良恭儉讓的精神,將市區的繁華留給他們。我們則是去到了古民各處的農地,與蟲鳥農民為伴,在綠植天堂中度過了週末的尾巴。
 

有一種庭院植栽風格,叫做古民風。以空心菜為主要植披的一種風格。

 

「一畝田,一方天地」

古民村中,種植比例最高的菜為空心菜,這裡的空心菜產量占了全台四成以上。戶人家種植的方式都不一,有人是露天種植;有人是網室;有人是溫室栽培。三種的菜差異不大,主要的差異是維護成本和種植難度不同。

 

農田空間上的利用,也是一門大學問。農民們會根據作物的經濟效益,挑選適合的作物種植。同時也要能符合自身能負荷的工作強度,所以常常會看到一位農場主的地會有很多種作物同時種植在上面,這都是常有的事。以古民村來說,最常見的三種作物是空心菜、稻米和蔥。

以往我們從未看過空心菜的菜園,在經過一週的走馬看花後,現在莫名的越來越喜歡空心菜園了。因為空心菜園相較於稻田,每塊的田地面積較小,且空心菜的種植密度可以拉到很高,成群結隊的小草聚在一起的景象,看久了還是十分可愛的。

 

「當傳統農業遇上新科技」

現今的農具可說是來到了百花齊放的時代,各式的農具都有其擁護者。在古民村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小型鬆土機了,凡是有在種空心菜的農家,幾乎是人手一台。因為空心菜田的大小正好能完美的與小型鬆土機契合,且空心菜從生長到收成僅需15天,有自己的機具才能免去要經常向人租借的困擾。

除了新科技派,當然也是有一些人還是保有傳統的匠人精神,使用鋤頭和犁來進行鬆土。我們是一直到今日,才第一次在古民村見到有人用人力的方式來拉動犁,跟現在機具比起來,效率肯定是有著天壤之別。看著那位農民賣力到很辛苦的樣子,我們也不敢上去打擾人家了哈哈。希望過幾天有在遇到他能和他聊聊,了解他對於傳統農具有甚麼獨到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