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台中 天恩社區關懷協會 - 陳欣妤

「看不到問題,不代表不存在,而是有人默默代替了你一直在付出。」

 

在大肚山的一個小巷口,轉進去,視線隨即被一棟紅磚砌成的三合院吸引。屋前立著一塊木製立牌,字跡簡樸卻溫暖,像是在迎接每一位走進來的人。這裡,不只是「一斤麵包店」,更是老闆家族老宅的延續與再生。

 

老闆帶著笑容告訴我們,這是他的舊居,如今在歲月的痕跡裡注入了新的故事。因緣際會下,他與天恩和牧師爺爺相識。

「他的力氣應該拿去照顧那些孩子,而不是撿資源回收。」

老闆這麼說時,眼神裡有著敬佩,也有著不捨。直到自己成為父親,他才真正理解撫養小孩的辛苦。養兒方知父母恩,當他再回頭看社區裡那些缺少溫暖與陪伴的孩子,更能體會牧師爺爺為何選擇這樣堅定地走下去。

 

 

溫暖的傳遞

 

 

那天,我們跟著牧師爺爺與奶奶來到麵包店,攤位前飄來茶葉蛋的香氣。老闆問:「知道牧師怎麼賣茶葉蛋嗎?」我們搖搖頭。他便請我們去櫃檯領象棋,再跟著熟客阿姨走去攤位。阿姨熟練地將象棋遞給爺爺,奶奶隨即笑著裝好茶葉蛋。「這個蛋不一樣,沒買到會想一整週呢!」阿姨邊拿邊說。

原來,這是獨特的「象棋制度」:客人在店內消費滿額就能得到象棋,再憑象棋換取茶葉蛋。最後由老闆依數量與牧師對帳。這樣的方式,不只是單純的捐贈,而是一種互利共好的合作。爺爺奶奶守在攤位旁,與每一位客人寒暄,傳遞善意與溫暖。

那些看似日常的小動作,就像一顆顆滾燙的茶葉蛋,注入的不只是香氣與飽足,更是一份守護、一份責任。

天恩的開始

 

天恩,是一場夢開始的地方。牧師爺爺常笑著說,這裡就像是一個家族企業:不是為了利益,而是因為愛與責任,把彼此緊緊連結在一起。

最初,天恩只是一個簡單的想法——讓社區的孩子有個地方可以安心讀書、吃飯、不再孤單。但隨著時間過去,這個地方逐漸成為許多孩子的依靠。他們在這裡寫作業、玩遊戲,更重要的是學會了愛與被愛。

堅持

 

八十多歲的牧師爺爺為了孩子們,依舊每天奔波、撿回收、養雞、賣蛋…大家都笑他是過動牧師,但他總是淡淡回一句:「如果我們不做,誰來做這些呢?」

這也是老闆聽聞後最不捨的地方。他說:「像牧師爺爺這樣的人,應該把力氣留給孩子,而不是用在這些辛苦的事上。」

然而,正因為牧師爺爺的無私,社區裡的許多孩子才有了一個不被遺忘的角落。

看見背後的付出

 

對外人來說,或許會覺得社區的孩子很正常,沒什麼特別需要關注的地方。但事實上,很多問題並不是不存在,而是因為有人默默承擔著,才不被看見。天恩,正是那雙默默托舉的手。

孩子的笑容背後,是牧師爺爺數十年來的堅持;那份看似平凡的日常,其實都是無數次的付出換來的。

走出三合院,風輕輕拂過大肚山的樹影。心裡再次浮現老闆的那句話:

「看不到問題,不代表不存在。」

因為有人願意留下,願意付出,所以我們才得以看見一個更安穩、更美好的社區。

就像一斤麵包的份量,看似平常,卻足以溫飽一個人;而天恩蛋的重量,也同樣支撐起了無數孩子的心。

作者小檔案

陳欣妤
東海大學

鬼靈精怪,同時熱衷於「人」與「活動」。是個會把行事曆塞滿的工作控,腦袋裡總是裝著奇怪又有趣的點子,外加一顆滿溢情緒的小宇宙:3 
期待用15天的時間,從天恩開始,好好記錄生活,也好好感受人與土地的溫度。
我是陳欣妤,一個愛笑、愛哭、充滿奇妙點子的女孩。相信只要帶著熱情與行動力,無論在哪裡,都能讓世界閃閃發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