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臺南 黃絲帶愛網關懷協會 北區教室 - 鍾芷芸

一顆球,翻轉的勇氣——黃絲帶孩子們的健球旅程

  健球(Kin-Ball)是一項很特別的球類運動,規則簡單,卻充滿巧思。比賽時使用一顆直徑一公尺以上的巨大球體,必須仰賴團隊合作才能完成攻防。這項運動最大的特點,就是「共融」,不論年齡、性別、身心狀態,大家都能一起參與。也因此,健球成為黃絲帶孩子們的重要活動之一。

  今年七月,協會的健球隊伍遠赴香港,參加「共融健球比賽」。代表出賽的四位孩子分別是小弘、阿鰻、小錞和小儀。沒想到,這群來自台南的師生不僅在比賽場上展現自信,更一舉奪下第一名的殊榮。這份榮耀背後,不只是獎牌的重量,而是每個孩子在過程中的突破與成長。

  小弘是第一次離開媽媽那麼久的孩子。原本的他生活自理能力有限,不會自己洗澡,也不會拿筷子。但在這趟為期四天的旅程裡,他迅速學會了這些技能。老師耐心教導一天之後,他就能獨立完成洗澡;到了旅程結束時,他甚至能自信地用筷子吃飯。對一般孩子而言,或許這些是再日常不過的事情,但對小弘來說,卻是跨出了嶄新的一步。他用行動告訴大家:「我能做到。」

  阿鰻則是一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他的專注力和情緒常讓人擔憂。然而這次出國比賽,她卻展現出與眾不同的優勢。他熱情地和其他隊伍的孩子攀談,快速地建立友誼。她的開朗和行動力,不僅幫助自己融入,也替隊伍帶來了活力。或許正因為這份特質,她在場上更能自在地發揮,成為隊伍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小錞雖然不是特教生,但她卻像大姐姐般地照顧著大家。比賽過程中,她總是主動關心隊友的狀態,適時地安撫、鼓勵,也常常用笑容把緊張的氣氛化解。她的領導力,讓整個隊伍有了穩定的核心,讓孩子們在比賽中彼此支持、更加團結。

  小儀,則是四人中最安靜、內向的一位。她是一名智能障礙的孩子,平常話不多,常常需要別人推一把才願意嘗試。但是這趟旅程,她勇敢地踏出了第一步。在聚會中,她竟然能站到大家面前,大聲唱歌。那一刻,所有人都看見了她的勇氣,也送上最熱烈的掌聲。對小儀而言,或許這份跨出,比任何比賽的勝利都更為珍貴。

  我們非常榮幸能在蹲點的第一天,就參與到孩子們凱旋歸來的慶功宴。那一天,場面溫馨而感人。當家長親手為孩子戴上獎牌時,孩子眼中的光芒閃閃動人;當老師們上台發表感言時,數度哽咽落淚。那一刻,我終於理解小揚老師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我不是在拯救一個孩子,而是一整個家庭。」因為孩子的成長,帶來的從來不只是個人改變,而是整個家庭的希望與力量。

  小揚老師同時也是健球的重要推廣者。他深知這項運動的價值——規則不複雜,所需設備也不昂貴,只要有場地和一顆大球(甚至可以用瑜伽球代替),就能展開比賽。最重要的是,健球強調「合作而非競爭」,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的位置,沒有人會被排除在外。這樣的特質,恰好與「共融」的精神完美契合。

  健球在台灣仍屬冷門運動,尚未普及。小揚老師希望透過一次次比賽與推廣,讓更多學校與社區認識健球,讓更多孩子有機會因為這項運動而找到自信。對黃絲帶的孩子們而言,健球不僅是一項運動,更是一個舞台;在這裡,他們能夠被看見,能夠被肯定,也能夠學會與他人合作。

  看著孩子們在球場上盡情揮灑汗水、綻放笑容,我深深感受到教育的力量。教育或許不一定改變世界,但它能一點一滴地改變一個孩子,進而影響一個家庭,最後串連成更大的希望。那顆滾動的健球,不只是一場比賽的工具,更像是一顆載滿夢想與勇氣的種子,正在黃絲帶的孩子心中生根發芽。

作者小檔案

鍾芷芸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21歲,來自嘉義番路,就是去阿里山會經過的小鄉鎮ㄌㄚ~

喜歡攝影,喜歡吃,喜歡籃球,
最近沉迷於底片的小小世界,
有著教育愛和還新鮮的肝!

以上,我準備好了!準備好在這個暑假跟張琦一起蹲點台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