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財團法人耕心蓮苑教育基金會 - 陳乙卉

「我在兩百多公里外的異地他鄉,感受到了屬家鄉的處處溫情。」

說實在的,我對佳真媽的第一印象不是特別親切。

 

進入蓮苑的第一天,我們跟著老師去工作室打過招呼,當時忙著做饅頭的佳真媽僅是禮貌性的和我們點了點頭。不過,突然有兩個外地城市來的陌生大學生在工作時來打招呼,說是參加活動要來進行為期兩個星期的拍攝,是我也會反應不及。


初進蓮苑的一個星期,我們住在板橋,也忙著與蓮苑教室的師生熟悉,鮮少關注到工作室的領域,於是也始終沒有與那裡的人們拉近距離。

故事一直到了蹲點的第六天,我們搬進了蓮苑,事情才出現改變。

 

為了方便撰寫,先在敘述前正名,後來的我們都叫佳真媽為姐姐。

這些可愛的暱稱其實也有小故事,但私心的想留在心中作為僅屬於我們之間的秘密。(其實只是來不及寫完?)


真正開始與姐姐變得熟悉,是我們終於在忙碌成堆的課堂準備中脫離,有了方向並決定將工作室作為此次紀錄片的主題,於是我們訂定時間,開始「打擾」他們的生活。

 

第一次為了拍片進到工作室,是為了與姐姐「喬」拍攝時間。

首次與姐姐交談讓我們異常緊張,或許是姐姐在不說話時看起來比較沒有表情,也讓我們害怕會不會打擾到他們的工作進行。

 

與想像中相反的是,當我們向姐姐提出我們的來意時,姐姐想都沒想便一口答應了我們的拍攝要求,還主動與我們聊天交談,不僅降低了我們的緊張感,還讓我發現,原來姐姐是這麼健談的人。

 

後來的我們由於拍攝進度因此經常跑工作室,在一來一往中和姐姐熟悉了許多。

在閒聊中我們聽了許多他們的生活故事,還聽到了當初社企成立的過程。

 

 

佳真姐姐說,她從社企成立沒多久後就在了。

為了社企生存,他們做過核桃糕,也做過鳳梨酥,從一開始的人手充足,到如今她與秉豐叔叔撐起這個社企,中間有太多太多說不完的故事。

 

 

「這是一種⋯革命情感。」問起姐姐為什麼一直不離不棄,她僅是這樣跟我們說。

 

佳真姐姐是不擅於表達情感的人,也許是生活帶來的保護機制,讓她不會將愛跟關心掛在嘴邊。

她很健談,會和我們大談社企、蓮苑的過往;她很新潮,會和我們瘋聊偶像、明星跟各種電視劇情,不過僅在表達愛意之上,帶了很多的羞赧,即便如此,她依舊會用行動,讓我們感受到滿滿的愛。

 

「這是我今天早上去買的蘿蔔糕欸,你們要吃吃看。」

 

「我們的饅頭真的不錯吃啦,跟外面的吃起來不一樣。」

 

「我今天原本要叫你們去吃飯欸!」

 

「一定要吃吃看我中午做那個泰式的豆包,沾那個醬汁超好吃的。」

 

姐姐的手藝非常好,我們總在社企收到許多她的投餵,她總謙虛說自己只是「隨便煮煮」、「亂煮一通」,說自己只是喜歡嘗試新料理,但卻每每都端出令大家讚不絕口的美食。

後來的我們才知道,餐館中有許多菜色都是在她的建議之下誕生的,就連孩子們拍攝小導演影片中所需要的異國料理,也是她臨時被孩子們請求,便做出來的。

 

 

佳真姐姐便是這樣真性情又可愛的人,漢聲老師在受訪時說:「佳真媽媽就是大剌剌的個性,但實際上就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比任何人都還要願意付出真心,不顧一切的去幫助那些她覺得需要幫忙的人。」

 

我想,佳真姐姐的過去大概有很多故事,才塑造了如今她這樣的性格。

 

蓮苑的每一個人們都很善良很可愛。

我認為這句話最能夠形容的便是姐姐,雖然是在社企工作室工作的小人物,卻是整個蓮苑成長的一個重要動力,也是能完整表示蓮苑核心的靈魂人物。


帶著奶香的白煙又飄出了社企的紗門,整條小巷裡都充斥著饅頭的香氣,令人魂不守舍、垂涎欲滴。

每一天的社企都還將這樣運轉下去,而且姐姐也將十年如一日的繼續守護著工作室,守著那份革命情感。

 

僅為了愛、為了孩子,攜手蓮苑一同大步前行。

作者小檔案

陳乙卉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貳拾·嘉義人| 在該獨立長大的年紀,還是喜歡蹦蹦跳跳、在路上開心旋轉的人類。願將快樂帶進世界的角落;願將溫度照亮陽光的背後。欲留下那些帶來悸動的瞬間,所以停下腳步,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