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日誌 - 花蓮 羅山社區 - 18 |訪談實錄秀

今天我們記著昨晚吉拉米代族人青蛙“採購吳郭魚後來載我們去部落牽車”的約定,8:30準時起床,但沒想到青蛙消失無蹤,打電話也沒有人接。等了半小時,我們決定一樣搭乘計程車到吉拉米代牽車,到了會場沒多久,青蛙才突然回覆訊息,原來是才剛醒,我們無奈卻又莫名的覺得好笑,果然是活得瀟灑又自在的原住民呀哈哈哈哈哈哈⋯回住處的路上會先經過富里街區,我們決定吃完午餐再繼續回程。


下午約了陽光三葉草的創辦人“劉建生”進行訪談與紀錄片拍攝。因為前幾天我們已經有跟建生聊過一些他們的理念,所以不算陌生,但因為是第一次拍攝正式採訪的原因,我們都很緊張也很焦慮,深怕題目沒有問到痛點、受訪者回答問題後我們給予的回應不佳等等,擔心著各種各樣的情況,但隨著時間越來越近,沒有焦慮的空檔了。我們開始架設相機並尋找光線充足的機位,確認畫面及麥克風運行順暢,我們才稍稍放下心。
與建生的訪談進行的還算順利,雖然沒有像跟我們聊天時那麼順暢,稍稍有些難理解,但我們覺得在鏡頭下談論自己的想法本來就很難像平常一樣放鬆、暢所欲言。我們的問題則是在錄製的過程中我們給出回應後接續下一題總是會轉的過於生硬,需要改善。

下午四點的第二位受訪者是我們的住處主人“田中先生”,他主要關注的是社區的經濟與環境永續、共生的理念,也是因為聽田中先生解釋我才知道竹林是需要依靠人為砍伐才能夠長得好,而砍下來的竹子雖然能發展竹編,但人工成本過高,不是長久之計,因此田中先生跟其合夥人便向政府提交計劃,爭取到了製作竹醋液的器材們,並成立“笙笙不息”,真真切切的施行了里山倡議。
這次訪談我發現了自己是操作相機的人,應該專注看畫面,但中間我總是會看向受訪者的眼睛,導致受訪者的視線不知該看向誰,有時就會不小心看向鏡頭,是需要解決的狀況。


結束了今天的工作,我們與佩芬姐一家及田中先生一家舉辦小小的一戶一菜+唱歌活動,像是在為剩下兩天的旅程提前收尾,我們都拋開包袱,好好的、認真的感受這難得的派對。

今晚,我確立的感受到 share house 的意義。我們的心,靠得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