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屏東楓林教會 - 彭韻如

剛去屏東的我,因為一個人搭車,顯得異常緊張,面對未知的環境,加上自己又沒有攝影的專長,三個多小時的路程,整顆心一直懸著。

 

剛到楓林,照著師母的吩咐,連絡牧師,請他來接我們,初次接觸的人就是牧師,再來便是師母,他們夫妻倆的對話和相處模式一直讓我很是羨慕,在他們身上,我看見了絕佳的默契和包容,他們總是默默為著對方著想,談話時也常常心有靈犀的一同大笑,那樣的真誠和自然,絕對不是因為外人才特意裝出來的。而熱情的牧師和師母,對我們也是諸多照顧,常常請我們吃早餐,忙的時候連午餐也帶著我們一起吃,甚至還帶著我們到白沙灣踏浪,牧師和師母的用心在於,關懷從來都不是嘴上說說,而是真正實踐,我很感謝牧師、師母對我們的照顧和關愛。

 

在楓林,隨處可見的就是一群一群的小孩子了,讓我感到訝異的是,原住民的孩子似乎真的比較早熟,年紀很小,卻都有著自己一套的想法。但或許,這也和生活的環境有關,大部分孩子的家庭或多或少都有些問題,在那樣的環境下,他們被迫要有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則;我看見的,是獨立而堅韌卻又讓人心疼的小大人。透過教會,孩子們每天都有課程和活動,至少這樣子的課程能讓他們忙碌而沒有閒暇時間胡思亂想,甚至還學會各項才藝,整體來說,教會的孩子在牧師和師母的帶領下,是比較可愛也不需要人擔心的;反之,有一群孩子因為沒有持續的參加教會活動,顯得格格不入,他們因為習慣性的偷竊慢慢被其他孩子排除在外,並不是霸凌,而是說他們感知到他們與教會孩子們越發明顯的差異,也漸漸疏遠這樣的團體。這樣的情況其實會讓這些需要幫助的孩子越走越偏,但礙於我們終究只是過客,即便我很在意,很想去接觸那些孩子,但短短的15天還是無法觸及那些孩子的內心。楓林的孩子們都十分敏感,但他們卻都單純且認真的過著每一天,不因為環境的困苦而悲愁,這是我到現在都十分敬佩的生活態度。

 

另外,在楓林村這樣的小村落,其實也有許多新住民的加入,我們在楓林的期間,和一位越南媽媽相處甚歡,但也因此發現了其中隱藏的問題,關於原住民和新住民的衝突與融合,這是我們在那位媽媽身上得到最深刻的體會,她和婆婆的關係並不良好,整個村都知道這個事實卻無力改變,婆婆對她的打罵和羞辱,也進而影響到了孩子的成長。這個小村落也不只這一位越南媽媽,差別只在嚴重不嚴重,然而新住民的問題在台灣這片小小的國土都持續發生中,這也讓我意識到了社會上其實還存在著很多我們在舒適圈內無法觸及到的問題。

 

在屏東的這15天,我們遇見了很多人,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我們都從中學習到很多,雖然還是有不習慣的地方,但是這樣的體驗卻讓我們看見更多,擁有更多的包容去看待這個世界,我感到滿足且喜悅。

作者小檔案

彭韻如
東海大學

我是彭韻如,今年20歲,就讀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我是一個樂觀,但容易多愁善感的女孩,對於小孩子十分熱愛,對於他們內心的想法也很關注,尤其是這次屏東行,遇到了許多孩子,激發了我很多感觸。雖然很遺憾無法給予孩子們什麼,但他們讓我平淡乏味的人生添了幾筆亮麗的色彩,那些孩子的純真是我獲得最大的感動。另外,其實我是很不愛出門的,沒事就喜歡在家發呆,偶爾想出去逛逛也會覺得沒有目標而放棄,所以真的很感謝基金會的活動,讓我有這樣的契機去開拓自己的視野,也感謝我的同伴一直以來的陪伴和鼓勵,這次的旅行給我的成長是巨大的,雖然可能無法在影片表現得非常完美,但這樣的成長將從今後伴隨我的人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