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日誌 - 雲林縣口湖鄉老人福利協進會 - Day7-蛤萊美獎
|蛤你從哪裡來|
全世界最絕望的聲音,大概就是凌晨四點的鬧鐘。
在昨晚臨時的拜訪之後,今天清晨,孫老闆與總幹事特地帶我們前往正在捕撈文蛤幼苗的養殖窟仔(魚池)參觀。
從協會騎車前往魚池的路上,天空還是灰灰暗暗的,太陽尚未升起。我們以為自己已經夠早起,沒想到抵達魚池邊時,工人們早就忙了好一會兒,當時正在進行第二次捕撈,已接近工作尾聲。
這天我們非常幸運地親眼看到文蛤幼苗的收捕過程,孫老闆也化身導覽員,向我們介紹這些平時不會接觸到的知識:
💡文蛤吃什麼?
主要以飼料為主,也會攝取一些有機碎屑(如腐爛的魚肉)當營養來源。
💡氣溫會影響養殖嗎?
天氣太熱對文蛤生長不利,因此水位通常會維持在大約半個人高,避免表層水溫過高。
💡遇到天災怎麼辦?
降雨會改變水池的鹽度,地震甚至會讓文蛤受到驚嚇而「不敢長大」,養殖過程真的一點都不能鬆懈。
💡文蛤要怎麼捕撈?
一般由兩人一組,一人操作前方機具翻動土壤,另一人則拉網將翻起的文蛤撈起來。
💡為什麼文蛤池中要養虱目魚?
虱目魚會吃掉影響文蛤生長的藻類,是一種互利共生的養殖方式。
隨著太陽升起,捕撈也告一段落。我們接著騎著機車在附近養殖池邊繞繞,途中遇到幾位正在篩選文蛤幼苗的大姊。她們熟練地在水桶中,用不同孔徑的篩網將混著泥沙的文蛤仔細挑出。我們一邊觀察,一邊跟她們聊天,也因此更深入了解了這個產業背後的細節與辛勞。
在口湖的這幾天,總是能感受到來自長輩們的熱情與善意。即使我們只是初次見面,他們仍樂於分享、細心解說,讓這趟旅途增添了許多溫度與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