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日誌 - 彰化路上基督長老教會 - 13│最後一夜

☀️☀️☀️
|哞
早上出門時發現,教會對面有一台賣衣服的車子!
但有預定下個行程的我們,
匆匆拍了一張照片便繼續趕路。
昨天看完黃牛後,今天我們要去參觀乳牛場🐄
抵達時,
乳牛們正在大快朵頤。
但當我們一踏入、舉起相機,
幾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唰一聲抬頭緊盯著我們。
看來他們對陌生人非常有緊戒心🐮
門口有一隻過世的小乳牛,
當我們要離開時,
已經被消毒載走了。
我們有幸訪問到牧場主人——哲哥,
甚至還喝到他親自泡的好茶。
哲哥說民國80多年的養牛戶數高達1300戶,
現今僅剩下約500戶。
主要原因在於下一代不願意接班,或是辛苦且利潤不高。
他和我們分享養牛這個行業的辛苦之處。
早上五點和下午四點要定期擠奶,
晚上睡覺也要時時做好母牛生產的準備。
只要他凌晨兩三點有醒來,便會去查看牛場的監視器。
相較於其他畜牧業僅需要定期給動物飼料即可,
乳牛場還需要擠牛奶與種草。
哲哥乳牛場的牛乳現在固定配給給某一間上市公司,
但當鄉間鄰里直接向他購買時,
他會給予折扣,甚至是以基本價賣給他們。
他說過去乳牛場也受過村民們的相挺幫助,
而這是他能回饋給村民們的方式。
哲哥的乳牛場經歷過前幾年「國產牛乳需求量大增」的盛況,
但他也告訴我們近兩年因為紐西蘭零關稅政策,
使得比國產牛乳便宜的進口奶大量進入台灣,
市場狀況不如以往。
他說國產牛乳成本高的原因之一在於「氣候」,
濕熱的環境使得養牛業者必須增購降溫及灑水設備,
一台動輒萬元至幾十萬。
我們連忙詢問哲哥該如何支持國產牛乳呢,
他告訴我們只要查看是否有鮮乳標章即可。
臨走前,
哲哥送給我們一袋新鮮、尚未均脂過的牛乳,謝謝哲哥!
回到教會後,
我們連忙按照哲哥的教學方式處理鮮乳——用小火加熱至冒泡。
把鮮乳冰一陣子後,我們和牧師、紀老師一起分享。
鮮乳非常香醇和濃稠,比一般的還要甜,
我們一致認同是好喝的鮮乳👍
|午後時光
中午我們和紀老師一起在餘暉咖啡廳用餐,
店裡簡約舒適,還有許多蠟筆小新的收藏。
我們點了蜂蜜醬燒雞腿排和蕃茄燉豬肉,搭配蜂蜜拿鐵和紅茶拿鐵
主食的份量讓我們吃得非常飽😋
紀老師點的破布子蒸魚份量更是驚人!
前些日子都在為孩子們暈頭轉向的我們和紀老師一直沒有機會坐下來好好聊天,
幸好這個午後有一個舒適的環境,
讓我們能放心的談天說地。
楊柳颱風的預告讓我們決定提前一天返程,
今天早上還悠閒慢步於路上,向小芬阿姨、炒飯店老闆打招呼,
沒想到,明天就要和路上說再見了。
今晚是在路上的最後一夜,
我們依然打著日誌、剪著影片,
窗外依然七點後便悄無聲息。
但我們相信,
這次的離別不會是我們與路上的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