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日誌 - 彰化路上基督長老教會 - 14│再見路上,承蒙厚愛

☀️☀️☀️
|🐓與 🥚
今天一早,
我們到佳音長老的雞舍參觀。
相較於舊型雞舍的排泄區與下蛋區劃分不明顯,
長老的雞舍將雞籠置於二樓,
雞糞能直接落在一樓地板再集中清潔。
而雞蛋則有另外設計軌道收集,
使雞蛋表面的乾淨度大幅提升。
長老帶我們參觀的其中一間雞舍有兩萬多隻蛋雞,
數量非常驚人!
雞對不熟悉的人非常有警戒心,
比較不常來這間雞舍的長老剛踩入一步,
好幾隻雞便開始拍打翅膀,
活活呈現了「雞飛」的混亂狀況,長老見狀也立刻退出走道。
因為擔心我們走入雞籠中間的走道會讓雞受到更大的驚嚇,
進而影響雞蛋的品質,
因此我們只有在外面利用長鏡頭進行拍攝。
長老和我們分享,
我們在第五天看到的新小雞,
在小雞舍待75天後就會移動到這裡。
前面走道分別有來這裡一個月和兩個月、比較年輕的雞,
牠們的雞冠都還小小的,顏色也還是淺紅色。
這些雞大約來五個月後就會陸續開始下蛋,
不過初期的品質還不是很穩定,可能會很小顆或是不完整。
雞籠有一個傾斜角度,
所以生出來的蛋都會自動滾落到搜集軌道,
啟動機器後會一起運送到這裡。
離開雞舍後,我們來到集蛋室。
工作人員會先在輸送帶上初步檢視和清潔雞蛋,
如果有表面太髒或是破掉的蛋,
就會先撿起來另外處理。
接著,
機器會按照雞蛋的重量進行分類。
一般的雞蛋約為60公克,
過輕的會被分類到第一層,
過重的是第二層,
合格的則會自動裝入分隔蛋槽中。
|再見
中午我們和長老與蘋果一起在姜姜家用餐~
我們點的焗烤有附飲料、濃湯和甜點,
長老還幫我們升級酥皮濃湯,吃得超滿足😋
謝謝長老和我們午餐約會,讓您破費了!
回到教會後,
我們採訪了長老一些關於陪讀班的問題。
身為陪讀班的創辦人,
長老經歷過人數多到需要分成三班、有數位老師的盛況時期,
以及受少子化和夜光天使計劃影響,人數漸少的近期。
我們詢問長老是什麼讓她面臨這些困境仍堅持保留陪讀班呢?
她說如果結束陪讀班,
那麼家庭比較弱勢、沒辦法去安親班或是家人不方便照顧的孩子會無處可去。
因此只要還有學生,
即使只有一兩位,陪讀班都不會畫下句點。
談到陪讀班的未來展望,
長老說:
「現在有些孩子的家長小時候也是陪讀班的學生,
期盼陪讀班可以延續下去,一代傳承一代。」
在路上的最後幾個小時,
我們拿著相機和腳架到處走走,
既是再多記錄一些素材,
也是再望幾眼待了十四天的地方。
我們在副堂繼續打著日誌、剪著影片,
不知不覺太陽將落下,
而我們的蹲點旅程也將告一段落。
「在路上,停一下」
寓意是希望我們來到路上,
能暫時停下一直快速前進的腳步,也停下忙碌的那顆心。
回望這段日子的點滴,
我們好像依然在忙碌中度過——
設計教案、準備教材、帶領課程、參觀各種畜牧場,
還有隨時拿著相機紀錄、寫日誌、剪影片。
但這樣的忙碌又有些不一樣。
我們會停下,
側耳傾聽孩子們古靈精怪的想法,
和度估、乳牛、雞群大眼瞪小眼,
深吸廟宇立香和雨後潮濕的泥土味,
細細品嚐紀老師的手作點心,
感受泥沙在腳上流動的涼意。
路上是一個充滿感恩與祝福的地方,
這是我們來到這裡最深的感觸。
謝謝這一路上遇到的每一張笑臉,
以及所有給予我們的祝福。
離別是為了下一次的再相見,
再見路上,
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