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
2019-10-25
久遠又短暫的記憶- 記得我第一次看到課本中的花東縱谷是七年前要到花蓮玩。火車從南迴線駛往花蓮。「媽媽,什麼時候才到花蓮啊?」在半路上我...
蹲點心得
2019-10-25
在經過20天的蹲點後,感受到部落的熱情與好客。好客的族人們,讓我們每天都有不同的驚喜。   當我們自己獨自帶著阿公阿嬤...
蹲點心得
2019-10-25
「你們暑假要不要自己去社區看看?」大約四月的時候,系上的老師像我和曼華推薦了蹲點台灣,因此開啟了我們自己踏入社區的第一步。但是在進入蹲點的一...
在地故事
2019-10-25
多元與包容的「AFIH」   A FIH的由來 「A FIH」在阿美語裡頭是米糠的意思,因為鐵份部落不是阿美族最...
在地故事
2019-10-25
文健站不只是文健站,是阿公阿嬤的家 「阿嬤回家了嗎?」居服員姊姊問我,一直都覺得生活在一個地方好不好,不單只是它的設備多新營、多科技,...
蹲點心得
2019-10-25
兩年前,埋下期待的種子 還記得兩年前的暑假,我還歷經著重考的第三年,那個時候的我,還在理想與現實間著掙扎,生活的顏色大概是灰黑色的吧!...
蹲點心得
2019-10-25
選擇沿路騎車來到鐵份而非搭車,想作為往後部落環島計畫的基底,想真的走進每個原鄉去覺察問題、也發現自己的角色。更想接續我前個暑假騎車越過中橫後...
蹲點影音
2019-10-25
講到雲林麥寮你會想到什麼呢?多數人對於這個鄉鎮的印象停留在六輕工業區,而沒有注意到這裡有一個孩子們的天堂、二手玩具們的新家-「玩具烏托邦」。...
蹲點影音
2019-10-25
用交錯剪接的形式手法,呈現出不同年齡身份的人陳述著同個故事,這是一個只有27個人的部落,他們是外地人,是在地人,這是他們與這片土地共同的記憶...
蹲點影音
2019-10-25
致返鄉者,分成三話,嘗試以書信形式與部落青年對話,反映出返鄉路途與想像中的差異,引發青年思考為何要返鄉?如何返鄉?自己又能為部落做些什麼?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