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心得 - 桃園市新屋區愛鄉協會 - 張芳瑜

自己是一個喜歡到陌生環境生活的人,以前暑假總是一個人到異地打工換宿,結交新的朋友、體驗不一樣的生活、旅遊、與各式各樣人聊天,在聊天中可以盡情地做自己,因為根本沒有人認識原本的我。也在幾次旅行中發現自己是一個對於新環境適應力很高的人。

 

在看到「蹲點‧台灣」簡章的時候內心非常感動,原來在台灣還有一群人正在為社區服務默默努力著。

如果能夠在社區發揮自己所擅長的事物幫助該地區,又能到一個新環境體驗生活,這不正是我所想要的嗎?

 

抱著這樣的心態經歷了大大小小的面試之後,最後被分發至桃園區新屋愛鄉協會。新屋其實是我們的第五志願,填上志願序的原因是看見他們所需的服務內容正是我們的專業。

原本還在失落沒上第一志願,沒想到,「哇!新屋區愛鄉協會這個地方離我家超近!只要騎車十八分鐘就到了」

總是在我旁邊嘰嘰喳喳的楊詠馨打破了一開始的沉默。

詳細的上網搜尋了一下服務的地址,發現石滬故事館就在海的旁邊,喜歡大海的我們想到每天都可以看見海,便開心地尖叫歡呼了起來,原本的失落便拋諸腦後,滿臉只有期待與興奮。

 

七月十六日,我搭上火車抵達詠馨家附近後,我們便沿著西濱公路往上騎抵達故事館。玟妮姊姊帶我們熟悉了故事館的每個人、樓層介紹以及附近的餐廳等等,第一天我們決定先到住的地方整理一下。

接下來的三天,我們與故事館來來去去的志工們打招呼、自我介紹、聊天,在這之中漸漸瞭解了愛鄉協會這個地方的組成、組織結構與當地人的生活型態。


為了增加桃園新屋石滬故事館曝光度,我們開始協助社群經營,包含宣傳海廢再生產品、微旅行和記錄遊客體驗,只要有團體來參加微旅行,我們都會幫忙攝影剪輯,發上社群後將故事館設為協作者,持續推廣這部分。喜歡簡短影音的我就當作在剪平常自己的vlog一樣迅速地完成,詠馨則負責影片底下的文案。我們雖然有基礎的分工,不過當對方對某部分有興趣時也會交換,再跟對方請教不會的地方。

 

對石滬姊妹花袋特別有興趣的我們,絕不會錯過阿姨們製作的日期,當天準時地到達便看見阿姨們已經在整理各式各樣顏色的塑膠袋了,我跟詠馨跟在每一個阿姨的屁股後面,仔細的學習探究每一個製作步驟。也許是我們兩人本來就對手工藝很有興趣,一整天下來都不會累。跟著學習與記錄了兩三天之後,覺得此時此刻在這裡熨燙、車縫、剪裁的志工阿姨們都好偉大……。

 

除了製作以外,我們還需上架Pinkoi販售,帶著剛出爐熱騰騰的各式包包就出發拍攝了,印象最深刻就是「光源」這個問題。想著外面有樹林有沙灘有海,當然不能錯過這麼好的自然背景,可在烈日下每一個商品拍起來幾乎都是過曝。

苦惱了許久最後終於找到辦法,但隨著我們拍攝的時間,太陽的角度也有所不同,照片看起來會不一樣,於是光商品拍照就陸陸續續的花了我們好幾天的時間才完成。在拍攝地期間讓我對相機的使用更為熟練,修圖的技術也增加了不少。


古樂的英文是golo,是由修石滬時堆砌所發出的聲音「ㄎㄡ ㄌㄡ ㄎㄡ ㄌㄡ」聯想而來,石頭的形狀也是石滬姊妹花袋的裝飾圖案主要為圓形的原因。

那時一直沒能很理解這個聲音,直到那天我們兩個去體驗修石滬,下午三點的烈日下我們與修繕石滬的耆老們一起搬運石頭,我和詠馨負責撿小石頭搬運到石滬底下做為基石,其他耆老們則用他們會的修繕方式搬運大顆的鵝卵石石頭疊上去。

石頭與石頭撞擊的聲音在這個時候顯得特別響亮,「ㄎㄡ ㄌㄡ 」「ㄎㄡ ㄌㄡ」這個聲音到現在還會在我的腦中清晰地徘徊。

才去修繕一天的我們就累到不行,好難想像這麼艱辛的事情竟然有一群六七十歲的阿姨阿伯在努力著。

 

兩個禮拜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在服務社區的同時也好好的體驗當了當地的生活,認識了很多有智慧的長輩,從來不曾想過能用我所擅長的事物幫助社區,也在這幾天發現自己真的滿喜歡行銷這方面的工作,在提案、發想或籌備線下擺攤的過程中都讓我感到快樂。

在台灣,還有許多更為偏鄉的地方在等著被幫助,又或者和新屋石滬一樣,祈禱著自然、海洋、環保能被更多人看見、重視。

 

願我能盡最大的能力幫助、改變社會,同時在這之中有所成長。

作者小檔案

張芳瑜
逢甲大學

雙子座,O型。血液裡有80%的正經和20%的搞怪,腦內有兩個時常吵架的人格。喜歡記錄每一個瑣碎的小事、喜歡一切外表好看的東西、喜歡天空還有⋯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