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心得 - 基隆 過港社區 - 廖翎吟

初衷:為了什麼而出發?

大二下學期,突然意識到自己的大學生活已經過了一半,人生的暑假似乎也開始進入倒數。想著人生剩沒幾次的暑假,我問自己想要做些什麼?

「有什麼方式可以再親近土地一點?」

從小在都市水泥叢裡生活的我思考著自己似乎對生長的土地十分陌生,不斷加速的生活步調也讓我逐漸忘卻人與人之間單純美好的情誼。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好好待著,用我所能好好感受、好好記錄人們與土地的故事,這是參加蹲點的初衷,也是給自己的挑戰。

 

行前準備:不小心闖入另一個世界

記得經歷第一階段書面資料甄選以及第二階段的面試,得知成為第15屆「蹲點‧台灣」一員的當下覺得很不真實,而在收到錄取通知後進入了一系列的行前培訓。在培訓課程中學習如何訪談進行田野、紀錄片的拍攝,對我來說成長最多的是對影像和社群媒體的經營,進到培訓時發現許多人都有相關知識背景,相較之下自己對這部分沒有什麼概念,看到大家的創意發想和作品,有一種誤闖另一個世界的感覺,因為這是自己比較沒有接觸過的領域,中間的過程難免感到焦慮也發現自己還有很多不足,但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難得的學習機會,能夠接觸全然不同的領域,在過程中自己也成長了一些,更認識了好多很有才華的人。

圖片由左至右:參加面試的我們、培訓中認識的夥伴們、出發前往蹲點

 

來到過港:學會生活

得知要到過港蹲點時對社區可說是一無所知,基隆更是只去過一次,出發前我不斷思考著這段時間到底要做些什麼?社區到底需要些什麼?蹲點前與忙碌的協會只通了兩次電話討論以及一些訊息的往來,有很多未知讓我不安茫然甚至是有些焦慮。然而直到進到社區仍然茫然,因為實際來到過港發現這裡所需的不是設備、人力資源,大學生來到此地到底能幫些什麼?覺得自己好不容易來到社區了應該要做更多更有意義的事,內心陷入一段碰撞拉扯。

然而什麼才是有意義的事?

直到蹲點過了一半我才發現每天到協會和姐姐阿姨們聊天,跟社區的大家互動甚至一起上樂齡課程就是有意義的事情;好好認識社區的人,認真聆聽願意和我們分享生活的姐姐們說話,和她們一起開心大笑,聊著當年的過港和現在,也許不能留下像紀錄片一樣厲害的足跡,但慢熟的我們用自己的方式慢慢熟悉這裡的一景一物。這段時間也讓我意識到在講求效率的時代我們都太在乎結果,而我也習慣了產出成果的生活,不一定要留下什麼才算是來過,在過港的日子就是一段珍貴美好的過程。

「慢」是另一件我在這裡學會的事情,放慢生活步調讓我能好好感受當下和人與人之間的溫情,對生活所發生的感動似乎也延續得更久,每個人聊天時所跟我們分享的故事和無意間說出的一段話我能夠記得更清晰。

照顧我們的麗美姐常常開著車帶我們到各個地方參觀,我們總覺得有些不好意思,除了想向我們介紹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外,過了一段時間我才發現這似乎是她很想告訴我們的事:難得來到一個地方,好好認識這裡,土地有很多故事。離開過港後回顧蹲點,或許不算完美,但這段時光一直帶著初衷,離土地確實更靠近一些了,更重要的是似乎也找回了自己曾丟失的某些部份,重新學習怎麼好好生活。

圖片由左至右:參與大家滾球競賽練習、社區路老師演講、參與樂齡書法課

 

感謝這些日子是有好多好多的幸運堆疊而成

這段能夠安心靠近土地的日子並不是理所當然,是很多幸運促成了許多美好的相遇,除了溫暖熱情的過港社區居民們,也想感謝基金會的協助,除了行前培訓讓我們儲備知識技能安心出發,在蹲點過程也能感受到Ivy姐的關心。此外當然不能少了我的搭檔安絜,謝謝妳在我第一次說出我想去蹲點時就答應成為我的夥伴,因為妳,我的勇氣才沒有猶豫也沒有消失;也想跟妳說抱歉,在我忙到暈頭轉向忘東忘西的時候要不斷提醒我,是妳讓我們仍然前進並順利抵達了社區,面試時我們說蹲點對我們來說是一個跳脫舒適圈的挑戰,很開心我們做到了。

最後感謝過港的好天氣,雖然是在時常下雨的基隆,但這十五天晴朗的天空比雨天還多。這段蹲點的時光有許多感動自己似乎還無法好好的表達書寫,但相信這段回憶會永遠停留在心中,而這段時間獲得的能量會帶著我持續往前。

圖片由左至右:這段時間照顧我們的:麗美姐、Home爸、美珠阿姨、過港的好天氣和暖江橋

 

作者小檔案

廖翎吟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高雄的孩子
習慣一年四季的暖陽和冬天有一點不完美的灰色天空,現在待在被狂風洗禮的新竹
喜歡大笑,熱愛台灣人的DNA(諧音梗)
喜歡聆聽不同的故事,即便是很小的生活碎片也都覺得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