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心得 - 屏東 新來義部落 - 黃榆庭

蹲點的第一天,

   山那頭的夕陽穿過雲層,

      和文健站屋頂上的十字架連成一線,

         我用相機定格了Na舉起相機的背影,

            試圖在腦海中描繪出接下來幾天的蹲點。


#不只是一個暑假的蹲點

「這個暑假的蹲點,可能不會只是這個暑假而已,而是會改變你們的大學生活,甚至是以後。」

這趟蹲點結束後,我腦海裡一直縈繞佳儀姐在培訓時對我們說的這麼一句話。

當時在講台下的我,只是隱隱約約覺得這個暑假、這趟蹲點將會很特別,可是我也僅能抽象地想像這份特別。

「我會怎麼跟原住民交流呢」「我又要怎麼跟長輩互動」「他們又會是怎麼看待我們的呢」在出發之前,腦海中填裝了好多沒去便無法解答的疑問。

#正式蹲點倒數!

蹲點的前一個月,來義鄉公所陸陸續續發布有關各村收穫祭、情人節活動的相關資訊,於是我們開始安排每天的「來義行事曆」,思考著IG的貼文、短影音要做什麼內容。

想法發散又收縮、發散又收縮,帶著一份不確定自己做不做得到的緊張感踏上了這趟蹲點旅程。

預料之外的颱風迫使我們延後出發,多了更多發想靈感的時間,還有心理準備期,可是也讓我們懷疑起自己進到颱風侵擾後的部落能幫忙什麼。

#初識古樓青年會

      

駛入古樓社區,開車載我們的民宿老闆娘向我們介紹起沿路的社區店家。看著道路兩旁整齊的幢幢房屋,街道上卻不見幾個人影,我想著:我們要怎麼認識這個社區呢?

沒想到,因為一個想買優酪乳的念頭,我們遇上了古樓青年會,他們正好在籌備我們周末要參加的古樓灣式情人節。

「你們看起來就不是當地的啊」

「為什麼」

「因為住這裡的我幾乎都認識,啊你們兩個我沒看過」

跟我們打招呼的郵差阿蹦接著好奇起我們為什麼來到來義、接下來十五天又會在這邊做些什麼,我們東拼西湊努力解釋了一番,青年會的人笑著歡迎我們的到來。

他們邀請我們加入包貨的行列,在一來一往的對談中,我們對青年會這樣的組織有了最初的認識。

「所以今天才第一天喔!」

對啊,然後很幸運就遇到你們,讓我更加期待接下來在來義的日子又會遇到什麼樣驚喜的人事物。

 

「工讀的,以後每年都要回來幫忙阿,八月的第二個禮拜喔!」會計使給我們一個眼色,打趣地說。

我知道他在開玩笑,可我竟有幾分當真。

 

#你還有甚麼問題嗎?

                                                                    

「你還有甚麼問題嗎?」郵差阿蹦是第一個對我說這句話的人。

當下我的心裡喀蹬了一下,想說自己是不是沒拿捏好初次見面聊天的分寸。

「謝謝的族語是甚麼啊?」「你有推薦的早餐店嗎?」「那你們午餐跟晚餐通常都吃甚麼?」我情不自禁向阿蹦問了好幾個問題,半點也藏不住我對來義這個地方的人事物的好奇。

                                            

「你還有甚麼問題嗎?」啄木鳥藝雕坊的老闆娘是第二個對我這麼說的人。

「做這樣的一把刀要多久啊?」「這是百步蛇圖騰嗎?」「那這些木材是從哪裡來的?」看著展示櫃上刻著各式圖騰的佩刀,我不由自主著迷於這項傳統工藝。

 

                                                                    

「你還有甚麼問題嗎?」第一次光顧網美店時,閒聊到一半老闆突然這麼對我說。

「你是第三個跟我說這句話的人」我哭笑不得。

老闆趕緊解釋他沒有不好的意思,還說甚麼他很喜歡別人問問題。

接下來的兩周,我們時不時就跑去網美店吃飯,雙方從起初有些生疏的對談到輕鬆分享我們的蹲點日常。

雖然老闆一樣是站在櫃台邊工作邊和我們聊天,可是心跟心的距離變近了。

網美店不只是這趟蹲點休憩的一隅,還是我們挖掘更多來義故事的角落,有關古樓社區、各部落的收穫祭、文手的故事,我們都從老闆的口中輾轉得知。

#從尷尬彆扭到喜歡上這一切

      

還記得第一天走進文健站,vuvu 們好奇地望著我們,而我們則生疏又有些尷尬地揮揮手,甚至還被邀請到前面做了自我介紹。

一次次和vuvu們搭話、打招呼、說再見,慢慢地,他們好像習慣了在文健站會看到我們的身影。

他們開始會主動和我們尋求幫助,就像把我們當成小老師一樣,我們彷彿成為他們心安的存在。

我們習慣聽到「老師老師」的呼喚,甚至在最後一天編四股辮時,還有人在旁邊當我們的加油團,當我覺得自己手拙時,他們卻誇我厲害。

後來,在社區閒晃時偶爾會遇到不同的 vuvu,他們會笑著誇我們可愛,或好奇兩個小女生怎麼會來到這裡。

從最初尷尬面對鏡頭、彆扭掩飾的表情,到後來領便當時一邊笑一邊對我們說「明天見喔」,這份距離在不知不覺間拉近了

 

「vuvu,換你編看看!」

「唉呦,我老人家不行啦,年輕人才會啦~」

雖然 vuvu 們偶爾會這樣揶揄自己,但每天準時來文健站上課的身影,正是「活到老、學到老」的最好註解。

尤其是族語課時,看著他們一筆一畫在練習簿上寫字,那模樣竟勾起了我國小認真寫生字簿的回憶。

我才發現,和長輩建立關係,其實是件輕鬆又可愛的事;而陪伴他們時,那份心與心的靠近,更讓我慢慢喜歡上了這裡

      

「謝謝你們年輕人願意來陪我們老人家捏」

「有空要再回來看我們啦」

#每一場遇見都像是被悄悄安排好的

「在這裡的每一天好像都特別漫長耶~」抵達的第二天我就對Na這麼說。

蹲點的十五天裡,我們忙著參加各村落的活動,古樓灣式情人節、文樂收穫祭、望嘉情人節體驗遊程和南和收穫祭,每個村落給我的感覺都不太一樣,但共通的是村落之間部落族人的情感都很緊密。

沒有特別參加活動的日子,我們便早上去文健站幫忙、中午去網美店報到、偶爾下午去部落蔬店,晚上再回民宿打蹲點日誌。

 

      

十五天裡,我不斷覺得很幸運,因為實在有太多人事物的串連與巧合,很難一一闡述清楚,但我想用緣分這個詞來說明

vuvu們、香珍姐、村長、古樓青年、高中生,還有相簿裡的身影——一個接著一個,把我們的十五天連成了一幅完整的圖。

    在參加文樂收穫祭的前幾天,我們先遇上了村長

    在想拍靈媒題材時,又正好碰上理事長,讓我們趕上籌備長達五年的文手

    跟著香珍姐去墾丁放風時,竟遇上第二天被我拍到的高中生

    某天回到古樓,我們巧遇了以為不會再見到的小rapper,發現原來他就住在我們斜對面

    當麗娟vuvu翻著手機相簿和我們分享她兒子的照片時,我們赫然驚覺,啊,那不就是前幾天在望嘉遇到過的人嗎?

 

連吃的也如此。

    幫忙灣式情人節那天,桌上出現的竟是「好地方」的滷肉飯——網美店老闆才說過早就停業了

    參加望嘉情人節遊程時,心心念念的「自然霆沅」風味餐也就這樣呈現在我們眼前

或許,這就是來義最獨特的禮物。

 

      

 

#來義,下次再見

「慢慢學、慢慢看,不會一次到位。」

蹲點的第三天,和網美店老闆聊到他回到部落創業的心路歷程時,他這樣告訴我們。

這句話也像是在形容我們這幾天的蹲點日子。

我慢慢學著怎麼和部落的人交談、怎麼在文健站陪伴 vuvu 們,還有怎麼和 Na 討論與分工。

必然經歷了一些磕磕碰碰,但也在一次次摸索裡,累積出專屬於我們的節奏與默契。

越是貼近這片土地,越是發現自己熱愛擁抱不同的文化與生活。

我尤其喜歡這裡的單純與熱情,沒有刻意營造,卻自然而然地滲進生活。


帶著一咖行李箱前往來義,離開的時候裝滿了好多句下次再見和捨不得的回憶。

「十月還有收穫祭阿」

「只是到時候不知道還認不認識~威(上揚)」

可是人跟人之間就是這樣吧,

但至少我曾擁有過一個那麼難忘且意義非凡的八月。

作者小檔案

黃榆庭
國立台灣大學

常常被朋友說是個樂天的人,喜歡跨出舒適圈去嘗試新事物,也喜歡認識新朋友,想活得坦率(帥氣)一點! 長大後越來越喜歡用文字紀錄下日常,尤其是那些溫馨可愛、於我而言意義重大的時刻。因為記憶體不足所以好一陣子沒拍vlog了,目前在重新摸索怎麼更好地用影像紀錄和分享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