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心得 - 屏東 新來義部落 - 黃毓庭

因為是上了大學的第一個暑假,我想在這兩個月做一些有趣、有挑戰的事。也算是演算法的幫忙,我偶然滑到了「 蹲點‧台灣 」,這個名字引起我的注意:  什麼是蹲點?要蹲什麼?

我是一個做事果斷又帶點衝動的人。看完簡介後,幾乎沒有多想,就立刻向身邊的朋友打聽誰願意同行。很巧的是,榆庭那時也在關注蹲點。當我們聊起這件事,兩人一拍即合,笑說「那就一起去吧!」於是我們開始準備報名。在截止的最後一分鐘,我們終於送出了表單(很會製造壓力給自己的兩個人)。

榆庭在台北,而我在彰化,我們只能靠訊息與電話討論計畫、模擬面試問題。那幾天的手忙腳亂幸運地換成了蹲點的機會。

「你會先追隨那樣的人,一直追、一直追,到最後你不一定會成為那樣的人,卻在過程中,成為了你自己。」

來義的日子,正如我想像中那樣緩慢,卻又超乎預期地豐富。早起的路程,風吹過耳邊的聲音都像被放慢了速度。剛開始,我還像個白癡的都市人:每天想著還有哪些事該完成、還有哪些目標等著追趕,靈感翻湧,身體卻跟不上。
 我總是害怕慢下來——總覺得一停下腳步,就會錯過機會。可是當我真的在這片土地上停下來;當我不再被行程和待辦清單推著走,反而開始看見那些細節,心情也舒坦了不少。

這段時間,我思考:我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我希望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曾聽過一句話:「你會先追隨那樣的人,一直追、一直追,到最後你不一定會成為那樣的人,卻在過程中,成為了你自己。」在來義,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我無須懷疑(甚至後悔)自己的任何決定,讓一切都在剛剛好的時間點出現,生活不該只是「完成更多」或「跑得更快」,而是關於停下來,好好的看見身邊的人、聽見彼此的故事。

 

蹲點本身就是一種學習——學習謙卑、學習觀察、學習用善意與部落連結。

點到一半的時候,我常常有一種情緒: 我來這邊到底能給這裡什麼?

聽聞別組同學替部落做了樂譜、辦了長輩時裝秀,我一方面真心佩服他們的巧思和才華,另一方面卻開始迷茫: 一開始設計的文健站課程和文化體驗活動,被颱風吹的亂糟糟,心裡也亂糟糟的。

不想浪費好不容易得來的蹲點機會,我和榆庭一直討論是不是應該做一些有份量的活動,但漸漸地,才意識(驚覺)到這趟蹲點應是去紀錄部落、去體驗那些文化的碰撞、去用善意和溫暖陪伴遇到的人。我們開始把焦點放回最單純的互動:那些看似微小的瞬間,卻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被拉近。懷疑的時候,心裡總會召喚出最真實的感受:
其實,不需要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蹲點本身就是一種學習——學習謙卑、學習觀察、學習用善意與部落連結。

謝謝我的夥伴榆庭,她是個對各種人事物都抱持極度好奇,喜歡與不喜歡全寫在臉上的人,簡單說就是一個很好懂的人,單純卻意外地吸引人。她能自在地與小孩、長輩相處;我也特別喜歡她書寫情感的方式——總是那麼真摯、純粹。在她身上,我看到一種勇敢:勇於顯露自己的喜歡與不喜歡、勇於用好奇去擁抱陌生。

謝謝文健站的香珍姊、柏妍姊姊、理事長和理事長夫人、vuvu們。在文健站的日子,熱情與善意像柔軟的織網,把我們緊緊包圍,讓我們很快熟悉彼此。我學會了如何用心去照顧人,學會將喜悅分享給他人(例如一天收到三袋不同人給的香蕉),也感受到陪伴與傾聽的重要。

謝謝部落蔬店,在這裡遇見了許多意想不到的人與事,像是遇到了文樂村村長,我們才知道文樂收穫祭。它不只是販售農作物的地方,更是連結部落文化、分享土地故事的平台(非常推薦部落蔬店的臉書粉絲頁,文章都寫得很好)。希望部落蔬店能夠延續,把在地小農的心意與部落的溫暖傳遞給更多人,讓更多人看見這片土地的美好。

最後,謝謝蹲點生活遇到的人: 網美店老闆、吃飽店的買家樂和他姊姊、古樓青年會、小菈姊.....等,每個人都有閃耀的地方,讓我得到了許多特別的回憶,認真對待生活的態度,無償予部落的努力,和那份天真的溫柔,我都收進心裡,期許自己成為一樣的人。

青元春朗,晴朗的天空偶爾會讓人曬傷,掀開眼皮、擦乾心裡的風雨,換上新衣服,我們不停下腳步。

 

 

 

 

作者小檔案

黃毓庭
東海大學

彰化來的小毛頭。喜歡走路,喜歡交朋友但也喜歡與自己獨處,是很隨性又樂天的人。趁天氣好要去蹲點冒險,期待自己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