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日誌 - 雲林縣口湖鄉老人福利協進會 - Day3-腳超級痠,但我還想多看一點成龍村

|太陽公公出來了🎵|
經過連續好幾天的風雨,今天終迎來蹲點之旅的第一個晴天。南部的太陽也沒有讓我們失望,兩個人都「光」榮的曬傷了,在身上留下口湖的痕跡。
周末是協會的休息日,趁著這段空閒我們一早便出發前往口湖九個村莊中以養殖漁業為主的「成龍村」。
|捌捌啦捌捌🎤|
成龍村中有一間老屋改造的咖啡廳—成龍‧捌貳,撲鼻而來的香氣是結合當地特產的烏魚子司康,在這裡可以品嘗到許多與口湖在地小農合作的特色飲品與甜點。
我們點了一份黑豆布朗尼,與想像中甜膩的口感不同,或許黑豆中和了巧克力的甜度,整體吃起來非常清爽。店員也向我們分享布朗尼中的黑豆也是來自雲林的農夫所種植的,為了不浪費過熟的黑豆,捌貳將它再次利用成為餐桌上獨特的美食。
除了咖啡廳這個身分,捌貳同時也是社區的問路站,在入口處放置了社區導覽手冊提供旅人參考,走進內部展示以成龍村為題的詩作。店員對成龍村的特色與景點也瞭若指掌,對我們今天的成龍村一日遊是非常重要的指引。
|大水大水漲高高,有高腳屋就不怕👠|
店員向我們推薦周末才開放給遊客參觀的高腳屋,作為一棟示範建築,高腳屋向我們呈現建築可以如何與海共存。將傳統的一樓留空僅剩下支撐的柱子,管線也特別設計在離地約200公分以上的地方,居住的空間由二樓開始來應對當地地層下陷的問題。
地層下陷與颱風造成的海水倒灌,讓位處西南沿海地勢較低的成龍村在過去經常成為淹水的重災區。1986年的韋恩颱風將當時還是以農作為主的成龍村淹沒,劃分清楚的農地在居民的改變下成為今日我們看到的一片片魚塭。而被淹沒、無法耕種的土地逐漸變成一塊農民眼中的廢地,經過多年的生態演替成為如經物種豐富的濕地生態,台灣常見的四種紅樹林植物在這裡就能看見三種。成龍濕地同時也兼具調節溫度與聚碳的功能,是環境保育中重要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