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日誌 - 基隆市暖暖區碇內社區 - 第二場「結」take3|今日粽頭戲

大概是第一次這麼早起。為了昨天廚房的叮嚀、我們早早就入睡,迎接今日的大工程。今天,大概是我們來碇內以來第一次這麼早起。
為了回應昨天廚房姊姊們的叮嚀:「明天很忙喔,要一大早來幫忙。」我們提早收拾情緒,乖乖上床,幾乎是聽著身體的疲憊倒頭就睡。沒想到,鬧鐘一響真的起得來,感覺有種莫名的使命感(笑)。一踏進社區廚房,就被眼前的畫面震撼到——
一整排整齊擺放的九宮格便當盒,像作品展示一樣漂亮。我們不禁停下腳步,光是看著就覺得有點興奮,忍不住想拍下來。每一格都裝著色彩繽紛的菜色,有的上面還撒了芝麻點綴,還搭配水果和甜點,看起來根本不像便當,更像是飯店的菜色。
這才知道,今天要做的不只是供餐,還有外送的兩種便當類型。一種是日常常見的「圓形便當盒」,多半是公司行號、市立醫院、或附近店家訂購的午餐,一份75元、加大版85元,適合大量訂購。我們除了準備,還會幫忙外送,社區其實早就建立了一套運作成熟的機制。另一種,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主角:「九宮格餐盒」。這種比較高級,常出現在活動、講座或會議中,價格落在100到150元之間,會搭配水果、甜點,甚至連擺盤都精緻很多,是一種用來「招待」或「呈現誠意」的便當。今天這一批九宮格,正是要送去「暖暖山水草間」參加活動的小旅行使用的。
這對夫妻是社區常常合作的對象、他們長期舉辦暖暖地區的小旅行活動,還會親自帶領大家做手作課程。因為行程滿檔、還要招待來賓,如果再自己準備午餐真的太辛苦,這時候社區就成為一個可靠的後盾。
但不管有多少便當訂單,長輩的供餐永遠是第一順位。產業訂單不會取代原本的長輩便當,而是同步進行、互相搭配。今天我們準備的菜色中,有一些會同時出現在兩種便當裡,比如炒麵腸、南瓜,這樣一方面節省成本,另一方面也減少廚房的備菜壓力,而且更不容易浪費。
完成九宮格任務後,我們也沒得休息,下一波大魔王緊接著來:做粽子。第一步驟就是處理粽葉、葉子量超多,要先整批煮軟,這樣包的時候才不會裂開或難折。葉子如果放久了,也容易產生細菌或黴菌,所以煮的同時也是在殺菌。煮完還不夠,還要一片一片用手刷乾淨。刷著刷著,內心突然很敬佩那些志工姊姊們,她們都沒喊累,我們才做一下就唉唉叫……接下來是炒米跟蒸米、看著玫萍姐在廚房用力的翻炒米粒、就覺得特別辛苦,鴯蒸米之前還要用筷子或筷棒戳洞,這樣熱氣才能均勻穿透,否則外面熟、裡面不熟,粽子會失敗。
等材料都備好之後,就是包粽子的時候啦~
前一天志工阿姨們就先炒好一部分料,今天再補上新鮮炒的。我們倆本來只負責秤米重量,結果🍅手癢也下去試包,最後被判定手太笨就放棄了(畢竟如果我們一下就學會、他們就沒必要做了)但還沒結束!包完粽子後,還要先水煮一下,再上鍋炊30到40分鐘,每一步都得掌控得剛剛好。這些粽子不是玩票性質的,而是社區的長期產業,很多長輩們每年都會預購來吃,品質真的不能馬虎。
今天真的是很累的一天,從早上就忙到午後,幾乎沒真正停下來過。但同時也真的覺得好滿足。從早上看到九宮格一格格排好、便當送出門,再到午後粽葉香氣四溢、自己親手包出一顆粽子的時候,突然覺得我們真的有「加入」到這個社區。
第二場之3 本丸爺爺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