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花蓮 羅山社區 - 朱婕寧

「被大自然孕育成人的孩子,終將擁有以寬闊的胸襟面對生活挫折的能力。」

若是幾個月前的我聽見這句話,是不會有任何感觸的。

前陣子試著寫了我的人生大事紀,才發覺這21年的生活,平淡無奇,沒有什麼嚴重事故造成的巨型波折,代表我很幸運,一路上受到各種庇護與教導,但這是否也將成為我未來面對困難時所需的抗壓性雙面刃,不得而知。

直到我來到羅山,看見了廣闊的世界,大山莊嚴且神祕的勾人,只是矗立在那就讓人不禁被鬼斧神工的天然美所折服。每天一出門,清爽的空氣、飛鳥的啼叫、倒印山景的水梯田,彷彿我來到的是桃花源般的仙境,平時總喜歡賴床的我,在這裡卻心甘情願的早起,因為有些風景,錯過不再,只有早起的人才有機會被療癒。這裡沒有便利商店、晚上沒有路燈、資源不多,但只有這裡能時常在滿天的星光下漫步、晨跑時可以在溪旁聽著涓涓流水,也只有這裡,能建立隨著時代進步而漸漸逝去的"胡同”情感。

第一次與菊姐認識,是在邀請她參加我們行銷分享會的計畫。菊姐跟我們談到他認為羅山的觀光業很難發展起來的幾個原因:村內的土地很大一部分屬於國有地,而國有地是不能隨意增建、改建、新建的,導致村內有些屋子的樣貌不佳,國有地的限制也退卻了一些商家的進駐。羅山村的人口組成多是長者與孩童,許多中、青年到外縣市工作,家裡長輩過世後他們選擇將房子空置,也不會有賃租出去的想法。村落人口不多、加上幾乎沒有商家駐點,這才造成觀光蕭條。但菊姐也努力成為羅山觀光的助力,近期正在新建兩棟民宿,想讓來遊玩的家庭或情侶住的舒適且溫暖。

嚴肅的話題告一段落,菊姐跟我們聊起過往的經歷。菊姐雖然現在經營一間體驗農家的民宿,沒有任何宣傳,隨緣的接待來訪的客人及家人、朋友,沒事時就種種菜、準備天然食材的料理,愜意的享受退休生活,但難以想像的是,前面這些描述與菊姐前幾年過的生活截然不同。菊姐中年時期與先生在大陸創業,辛苦幾年後公司穩定,而菊姐也在公司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但就在事業持續發展時,她卻發現先生對婚姻不忠而且持續了好幾年,甚至還有了孩子。以為只會出現在八點檔中的情況實實在在地發生在菊姐的身上,我相信任何人在被不管是最親近的伴侶還是一起經歷過創業辛苦的事業夥伴背叛都會崩潰的,何況兩者為同一人。但菊姐沒有因此失去意志,她撐過去並在三天後提出離婚及財產分割,拿回了掌握自己人生的權力,並且回歸重視在自己身上。

之後,菊姐去到各國遊歷,花了幾個月的時間環遊世界,並在最後選擇了羅山–她的生長地,作爲度過餘生的退休地。我們好奇世界這麼大,為什麼獨獨鍾意羅山呢?菊姐說因為她小時候在高山與稻田間成長,大自然賦予她的能量開拓了他的胸襟,建構了處理情緒的解方,菊姐問我們:當自然環境遭到人類的高度經濟擠壓,破了山壁,受了傷,難道它就會停止綻放美麗嗎?所以當發生那些決裂、悲痛時,她果斷捨棄,並自我修復,只因為大自然教會了她如何勇敢,自己一人,也能獨自美麗,活出燦爛人生。菊姐也教會我,專注提升自己,總會有人駐足欣賞。

擁擠的都市似乎不再適合我了,窄小的區塊,塞滿各種苟延殘喘的氣息,人們或為生活開銷、或為壓迫擁擠的租房努力生活,失去了笑的能力,為了緩解高壓的工作壓力尋找娛樂而多了許多開銷,難道不失為一種惡性循環嗎?但這確實是社會現況,而我們無力也無法改變。

只願來到羅山的人,都能重新學會呼吸,找回感受土地能量的知覺,充完電後再出發,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作者小檔案

朱婕寧
逢甲大學

「嗨大家,早安。」這大概率會是每天從羅山睜開眼說出的第一句話,期待慌恐中。

朱婕寧,即將22y(非常不願意接受),是個喜歡聽大家分享故事,卻很難讓自己也放心開口的人。

在能感受到愛的環境下長大,細膩共感,常窩在自己的宇宙觀察世界。最近有了討厭人跟被討厭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