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心得 - 花蓮鐵份部落 - 蔡紫彤
一段日常的對話,一股熱血的衝勁,報名蹲點、入圍複賽、行前培訓、前去部落,一直到蹲點結束,這一路走來至今回頭看彷如昨日,十五天來的生活記錄刻骨銘心。
感謝中華電信基金會舉辦「蹲點台灣」這活動,讓大學生們能有機會進入社區服務,在行前還安排了相關課程的培訓,讓我們對於拍紀錄片有基本概念的認識。其中特別感謝5% Design Action在行前培訓課程中帶給我們與以往不同的思維方式。
感謝這次能與5% Design Action設計師夫妻合作,從短時間中發現問題,一同討論出解決方案,每次的討論會議都能有不同思維的腦力激盪,成發會的具體發表,讓我們覺得自己的來到真能為鐵份部落做些實際上幫助。
關於「服務」,食與吃是與人相處間最快拉近距離的方式,食物也是最能讓人留下記憶的方式,課程的設計以手做甜點為主軸,藉由隨處可購買的材料搭配簡單的做法,烤餅乾、揉饅頭、做茶凍,讓長者們從自己來做的過程到完成,能從中獲得成就感及增添上課的趣味,最後將食譜抄下來留給他們,未來即便我們離開後他們仍可以自己在家料理,以後即便他們忘了我們的名字,他們還會記得曾經有兩個大學生來到這和我們一起做甜點的回憶。
有關「紀錄」,十五天蹲點小日子串起了「後山享老趣」的生活,以「想」日子做為開場,遊子在外地打拼會想念家鄉,在故鄉的長輩同樣也掛念著孩子。人年老時的生活,能不能不只是單純的「過日子」,而是能增添些趣味,讓昨日與今日不同,讓今日能期待明日的到來,享受當下的生活,記錄下生活的大小事情。最後則是以「享」日子作為結尾,期盼長者們都能好好享受文健站的課程活動,能將趣味的課程化為是生活的樂趣,增強前去文健站的動機,減少獨自寂寞的孤獨感。
起初進到部落的第一天其實有些不適應,或許是離開舒適圈而感到緊張,也或許是環境太陌生而感到焦慮,但隨著第二天開始與長者們接觸後,從中午在文健的共餐到晚餐去阿嬤家蹭飯,慢慢的拉近了些距離。餐桌上阿嬤總會娓娓道來關於佳餚的來歷,例如絲瓜、南瓜、苦瓜都是從自家菜園所摘,雞鴨魚肉等都是菜車從玉里市區載上來賣,醬瓜香腸臘肉是隔壁街坊鄰居們送的,這些組合這些愛心都成了今晚餐桌上的故事。
蹲點帶給我的不僅是回憶和經驗,更多的是反思關於長照、偏鄉議題的問題以及尋求解決的方法,當城鄉差距、資源相對不足,當每個人都慢慢地在變老時,我們又能為此做哪些努力?當長者們覺得變老只是等待時間逐漸吞噬自己,又該如何設計些活動實際操作在文健站的課程中,讓他們能找回自我的價值感及成就感。